“千秋東南孔雀飛,萬裏西北冷風吹。悲鳴泣血斜陽日,哀嘶小徑枉徘徊。遠望江山憶舊主,淚灑霜天暗低垂。一哭蒼穹彎弓月,二哭金鱗淺水圍。三哭乾坤多往事,四哭潛龍不騰飛。仰望湘江思路遠,近觀滄海水難為。無情霜落殘花謝,待到春暖依舊回。把酒愁歌寄心曲,不知紅綠且為誰。
商紂殘暴,天下共伐之!
武王用薑尚之某,群臣之力,大舉興兵直搗殷商。一路功城掠地,四海之內望風歸降。這個故事,就要從這裏慢慢說起。
武王興義兵代紂王自立,實乃人心所向,天下百姓,無不雀躍歡呼。但戰爭起處,必定山河殘破,人口凋零。真可謂白骨露於野,千裏無人煙。山東綠沙洲有譚蓬譚萊兩兄弟,為躲避天下戰亂,遷居東海,平日打魚耕桑,頗為勤勉。有一日,二人出海捕魚,撒網半晌,竟然一無所獲。兩人心中納罕,決定前往東海深處再捕撈幾網。奈何依然空空。此時,天起巨風,有幾十裏方圓風柱卷起漫天海水,開始肆虐東海。二兄弟大驚,連忙搗漿回航。突然有一條金龍從海中騰空而起,攔住去路。兄弟二人識得此物乃天上神獸,也顧不得漁船被海浪拍打得即將破碎,慌忙下拜。金龍本欲取二人性命,但見他二人叩首膜拜,十分誠懇。才寬大胸懷饒恕了他們常年捕殺東海水族之罪。但是不捕殺東海水族,何以為生?金龍權衡再三,見二人都是靈秀聰慧的難得人才,便指點二人前往東海天地靈氣彙聚之海島,並授以天道修行,長生不老之法。從此,兄弟二人專心按照金龍所授方法修行天道,不敢有一日懈怠。匆匆百載,恍惚而過。兄弟二人依法修行,竟然能不老不死,遁地飛天!附近漁民不知其真正緣故,多敬為仙人。
又是幾十裁光陰如風而逝,兄弟二人天道大成,能聚天地靈氣幻化成飛劍法寶,借此縱橫五湖四海,山川大河。二人漸漸名揚天下,天下百姓按二人名姓,多稱其所居海島為蓬萊洲。自此,天下多知蓬萊,而不曉昆侖也。
正所謂天地萬物,互為滋長。一樹參天,萬樹仰之。兄弟二人仙名遠播,前來蓬萊洲求仙問道欲圖長生者絡繹不絕。譚蓬譚萊擇其聰慧靈秀人物收為徒弟,傳授道法。從此,蓬萊洲仙者雲集,皆能腳踏飛劍,縱橫寰宇。兄弟二人開宗立派,廣納賢徒。漸漸有些許仙家氣候。
天下之間,能修身以窺天道者,不勝枚舉。其中以譚蓬譚萊二人為其中魁首,天下同道中人景仰二人道法高明,奉二人為天下道門正宗。蓬萊宗一派,從此得名。
恍惚千年而過,已是漢末三國時代。兄弟二人早已得道升仙,留閉門弟子一十六人,共同執掌蓬萊宗事。一十六弟子中,七人得道,九人壽終。此後再傳兩代,便是四代弟子柯陽子執掌山門了。
故事,從此開始。
山東渤海郡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因為地靠沿海,沒有戰略價值,戰火,並沒有蔓延到此。中原百姓多逃亡此處,耕作繁衍。短短數年光景,這一處沿海邊城竟也逐漸興盛起來。
渤海郡不大,人口卻十分稠密。五湖四海的難民會聚一地,難免生些是非。各地流民為保護自身利益,紛紛拉幫結夥,成立了不下幾十個中小幫會。一時間幫派之間火拚不斷,流血傷亡時有發生。最倒黴得就要屬渤海本地的居民,因為原本人口稀少的渤海百姓,此刻竟然被外來的流民反客為主,被打壓得最是嚴重。
渤海郡東郊,此刻正發生著一場幫派械鬥。三百多人打在一處,棍棒揮舞,好不熱鬧。
一個十五六歲少年,賊頭賊腦的躲在一旁的高大樹木上觀看這場精彩的‘演出’。蓬亂的頭發如同枯草一般,一張清秀的麵孔上全是塵土汗水。牙縫上夾著一根兒稻草,一臉的幸災樂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