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變化初探:我們學習中醫,必須要明白陰陽兩氣之間的關係,如果不明白這個,就會很容易被疾病的表現所欺騙,到時就會施治出現錯誤,令病情惡化。我這裏講的,是中醫對陰陽的一些基礎認識,希望大家能記住,其實中醫的基礎經典《黃帝內經》已經將這些闡述的很清晰了,隻是其內容比較複雜,讓大家去讀的話,比較不容易出成績,故此我在這裏講一些簡單的。中醫診病,先必須查明病家陰陽的變化,以此為綱,方可論治。陰陽的變化診斷對了,那麼你治療起來,便不會出現差錯了。
我們平時看到病家身體的變化雖然繁瑣,但總歸起來,逃不出陰陽二字:所謂症狀有陰陽、脈象有陰陽、而藥物也分陰陽。從症狀而言,病邪在體表為陽,在髒腑為陰;熱為陽,寒微陰;病在上為陽,病在下為陰。人體內的氣出了問題,為陽;血出了問題,為陰。患病後,好動為陽;不喜動,為陰。患病後話多為陽,話少為陰;患病後喜歡看明亮事物的,為陽;喜歡呆在暗處的,為陰。如果一個人陽氣很虛弱,他呼氣會覺得困難;如果一個人陰氣很虛弱,他吸氣會困難。陽氣出現病變的人,不能爬著休息;陰氣出現病變嚴重者,不能仰著休息。就脈象而言,浮大滑數之類,屬於偏陽脈象;沉微細澀屬於偏陰脈象。藥物中一些喜歡升或發散的,屬於陽;而一些喜歡清降收斂的,屬於陰。辛熱類藥物屬於陽,苦寒類藥物屬於陰;對氣作用大的藥物屬於陽,對血作用大的藥物屬於陰。容易動走的藥物屬於陽,不易變化的藥物屬於陰。這是醫道的精華所在,雖然不易運用,但需要列表記下。
大家辯證的時候要注意,就人體陰陽變化而言,陰病時陽氣也會出現疾患,而陽病時也會有人出現好靜的疾病。故此需要大家參考問診妙法錄,來分辨人的疾患。但是藥注意一點,就是陰陽變化,是醫道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因為人體出現疾病,無非是陰陽不平衡罷了。醫道雖然玄妙,但是大道產生陰陽,這是根本所在。如果要細化起來,那麼便可將之往水火上推論。我們都知道,我們體內的水火變化,是此消彼長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們身體內的水火,實際出於一源。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因為咱們的觀念裏,火的性情本就炎熱,而水的性情卻是十分寒涼。它們之間,怎麼可能同源呢?這是因為火的性格炎熱,若是不加以水去壓製,它必然會焚毀一切,最後自己也就滅了。而水的性情寒涼,若是不用火區溫暖,那麼它必然會凍結一切,那麼萬物便不能生存了。水火之氣,有如呼吸,其動作差異很大,卻可以治療大的疾患,而且還是聯手。水火在我們體內,被稱作元陰元陽,也叫先天元氣。它們之間的關係,大家還需要好好思考,才能明白。
陰不足而陽有餘論:人因為天地之氣結合,而產生出來。天之陽氣,即為人體自身之氣,地之陰氣即為人體自身之血。所以人們常常出現氣有餘而血不足的狀態。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天地是萬物的父母,天的代表為陽氣,它的麵積很大,包容了大地。地為陰氣之所在,被天包圍著。這樣就造成了天舉著地的現象,所以我們平時所在的環境,就是以陽氣為主的。太陽是敦實的,屬陽。月亮屬陰,而且經常缺失,它的光還來自太陽,這也說明了陽氣大於陰氣。我們人體的陰氣消長,通過月亮的變化,就可以看出:缺則虛,實則實。所以我們人體的陰氣,是常常出現虛弱的狀態的。
人出生以後,男子要到十六歲才有精子,而女子要到十四歲才有月經。而且成形之後,還需要母乳的水穀之氣以養陰,到了十幾歲才能進行婚配,成為一個成人,能做人的父母。這都是陰氣成形晚的原因啊。上古的人要到近三十歲或二十多歲才婚嫁,足可以看出陰氣的難於成形了。不過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上古的人善於養生。禮記中說,人到五十歲的時候,就需要開始滋養陰氣了。而內經中更說到,人在接近四十的時候,陰氣就已經開始衰弱了。所以男子自然條件下六十四歲精子會消失,女子四十九歲月經會斷絕。所以大家可以看出,陰氣從成形到消耗基本完畢,隻夠用三十年而已。這就足以看出陰氣是虧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