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烏·堆·孫塔尼

印尼農村少年沙瑪德初次到雅加達投奔他姨媽時,姨媽對他說:“住在雅加達,不論大人或小孩,都得自己掙錢。”

沙瑪德聽了心裏充滿喜悅,臉上煥發出光彩。他帶來了許多宗教老師給他的書,他說:“我要把這些書都賣掉,以便一麵賺錢,一麵履行宗教義務,死後可以升天堂。”

第二天,沙瑪德挾著那些書到公共汽車站去,直到下午才賣了兩本。他回家後對姨媽說:“看來,我得把這些城市青年拖到宗教老師麵前,才能使他們懂得這些書的價值。他們簡直是異教徒!不但不想買書,反而譏笑我是瘋子!”不料,姨媽聽了並不同情他,反而怪他不懂得時代的要求,使他非常驚訝。

第三天,他又出去賣書。下午回家後交給姨媽一元錢並喃喃自語說:“咳,這兒的人都像魔鬼!”但是當他瞧見姨媽接那一元錢的臉色時,他馬上改變口氣說:“從明天起,我一定帶回更多的錢來!”

第四天他回家後,講不出一句話。姨媽一麵端飯給他,一麵發出怨言。他不敢正麵看她。

他沉思了很久。後來把書全賣給舊書攤,然後用錢買了總統的照片。

“這麼說,你現在賣總統的照片啦?”姨媽臉上掛著笑容發問。她咧著嘴,表露出心中的喜悅,因為她很清楚,總統的照片就像炒花生一樣暢銷。她高興地說:“現在你懂得時代的要求了。”

果然,沙瑪德第二天就帶回三元錢。這時,姨媽又說:“人人都知道你是售賣這個獨立時代家家戶戶都需要的東西,做買賣就應該這樣,不是我們需要買主,而是買主需要我們!”

從此以後,每當他回到家,姨媽總是笑臉相迎。然而一個月後,他開始不敢看姨媽的臉色,而且覺得姨媽給他的飯菜很難下咽。

姨媽的話語從有點不滿到有點刻薄:“現在怎麼辦?物價飛漲,你的東西又賣不出去!”

他不敢搭腔,急忙外出,到黃昏才回家來。他交給了姨媽五元錢。

姨媽的眼睛似乎要跳出來,她口吃地問:“你從哪裏弄來那麼多錢?是偷來的?”

“不,是做買賣賺來的!”

“做什麼買賣?”

“能暢銷的,符合時代需要的東西。買主需要,而我們又不必花費力氣的東西。”

“什麼東西?”

“就是這個。”沙瑪德出示一疊裸女照片。姨媽看見那些照片,差一點叫出聲來。可是她急忙用左手捂住自己的嘴,她那顫抖的右手握著她意想不到的那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