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1 / 3)

5.氣調降氧技術

降氧機械有真空泵、吹塵器和製氮機,二氧化碳和氮氣來源是鋼瓶裝或用製氮機製氮。堆垛密封後,對密封垛內施行降氧,是氣調養護的關鍵技術步驟。降氧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充氮降氧開始操作前應檢查罩帳四周及頂麵有無因密封操作形成的破漏處。用真空泵或吸塵器連接罩帳抽充氣嘴,啟動電機開始抽氣,抽至罩帳緊貼堆垛時,停機,用耳細聽罩帳麵上有無吱吱聲響,如有說明漏氣,應進行處理。如無漏氣處,罩帳仍緊貼堆垛,開機抽至200mmHg(1mmHg=133.33Pa)為止。

將鋼瓶氮氣出氣口用膠管與抽充氣嘴連接,打開鋼瓶閥門充氣。一般100m3密封垛可充鋼瓶氮5瓶。充氮2~3日,待垛內氣體均衡後,測定氧含量。根據情況進行置換(再次抽充),直到符合氣體指標為止。

(2)製氮機降氧由製氮機通過管道與密封垛或氣調庫連接。在製氮機燃燒塔內,可將空氣中的氧耗掉(殘餘0.2%~0.1%),而將氮氣保留。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與氮氣一起輸入密封垛內,使密封垛內氧含量下降,達到防蟲或殺蟲的氣體指標。

製氮機的燃料,多為汽油、煤油、液化石油氣、甲醇等。使用時,要選安全地區修建專用機房,鋪設管道與各庫連接。

(3)充二氧化碳降氧抽氣操作同充氮降氧。

充二氧化碳降氧亦稱抽氧充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來源為鋼瓶裝(純度99.7%)。一般100m3密封垛,充二氧化碳30~40m3(3瓶)。充氣時,鋼瓶內蒸氣壓逐漸降低約有1/3二氧化碳不能汽化,可關閉閥門保持2日,再使用時即可汽化完全,俗稱充餘氣。操作方法同充氮降氧法。

二氧化碳灌注排氧:利用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將C()2由罩帳底部袖口充入,逐漸把空氣由底部排至上部,從頂部袖口排出,密封垛內達到氣體指標時,關閉上下袖口即成。

6.氣調養護管理

氣調養護有了良好的密封基礎及符合要求的氣體指標,還應有嚴格的科學管理,管理工作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麵:

(1)預防結露商品水分高和內外溫差大是罩帳結露的直接原因,要避免結露,商品含水量應符合水分安全要求,有陽光照曬的一麵要遮光,必要時,罩帳內放置定量的吸潮劑。露天垛不宜氣調養護。

(2)檢查罩帳罩帳易被進出庫的車輛、機械造成損傷,充氣前被封在罩帳內的老鼠常咬破罩帳逃出,這都影響氣調效果。要經常檢查,查漏補洞,及時充氣,確保氣體指標。

(3)測氣氣調垛(庫)內的特定氣體含量是否達到所要求的氣體指標,通過奧氏氣體分析儀或快速測氧儀、二氧化碳測定儀來測定。

降氧初期,因氣體均衡需要時間,有可能出現氣體指標不穩定的情況,應每天測定一次,氣體指標穩定後,一般1~2周測定一次。

測定氣體指標時,若幾經測試,氣體含量有大幅度的回升或下降,說明密封效果不好,應進行查漏補洞。

(4)溫濕度測定溫濕度變化與倉蟲致死時間、結露有關,應每日定時測定,詳細記錄。測定庫內、外溫濕度用幹濕球溫度計即可,測定氣調垛內溫濕度,需將感應元件(如熱敏電阻)預先埋在垛內,所用儀器為自動測溫(濕)儀。

(六)注意事項

1.溴甲烷使用注意

(1)溴甲烷以10kg/m3的壓力壓縮成液體儲於鋼瓶內,因此勿使鋼瓶曝曬,勿倒置或劇烈振動。

(2)溴甲烷為不燃性氣體,但在101.33kPa(1atm)下,以10%~15.4%的體積與空氣混合,並有火花存在時能引起爆炸。按規定使用用藥量不會發生爆炸。如27g/m3用藥量,其在空氣中的體積比隻有0.63%。

2.環氧乙烷使用注意

(1)施藥前應切斷電源。

(2)施藥人員不準穿帶有鐵釘的鞋,並避免金屬器具碰撞,防止產生靜電火花引起燃燒爆炸。

3.氣調注意事項

(1)盛裝二氧化碳、氮氣的鋼瓶,避免日光曝曬、劇烈振動和倒置。

(2)製氮機工作時,要專人看管,防止突然停電斷水,發生意外事故。

(3)在氣調垛(庫)啟封時的一瞬間,局部範圍內的氧含量會突然減少或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人員處在其中有可能會發生事故。操作時庫內應空氣流通,人員在上風口操作,撤離時逆風而回。

4.藥劑熏蒸防護

(1)環境清消施藥操作的防護作用,包括口罩、眼鏡和防護手套。每次作業完畢後,口罩、防護手套要用肥皂水清洗幹淨。

(2)熏蒸操作防護用具,包括防毒麵具、濾毒罐和防護手套。有條件的可使用隔離式(供氧式)防毒麵具。防毒麵罩應按操作人員的臉形進行選擇,過大防毒效果差。化學藥劑種類不同,濾毒罐型號不同,應按化學藥劑的種類選用適當型號,不可代用或亂用。濾毒罐裏裝滿活性炭,在空氣中吸濕後,失去防護作用,每次使用完畢應立即擰緊旋蓋。濾毒罐上標示有重量,係指不能使用時的重量。每次操作前應稱重,超過標示重量即為失效。當空氣中含氧量在18%以下時,或者空氣中有毒氣體的濃度占2%以上時,各種型號的濾毒罐都不起防護作用。要求操作人員與毒劑接觸時間不宜過長。隔離式防毒麵具應適時更換生氧劑或氧氣罐。

(3)體檢凡參加施藥的作業人員,每年定期檢查身體1~2次,患有心髒病、肺病、肝炎、精神病、高血壓、皮膚病及婦女妊娠、哺乳期內的人員,都不能參加此項工作。

(4)禁忌施藥人員施藥前後禁止飲酒。

中藥黴變與養護防治

一、微生物與中藥黴變

(一)微生物與中藥商品的關係

微生物與人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利用微生物可以生產中藥六神曲、建曲、紅曲、豆豉、僵蠶、天麻等商品;有些中藥材的藥用部位就是微生物的子實體或菌核,如冬蟲夏草、銀耳、靈芝、茯苓、雷丸、馬勃等。微生物也給中藥商品儲存造成不良影響,如:

1.微生物使中藥商品發黴、腐爛,造成經濟損失。

2.微生物是中藥商品衛生學檢查對象。某些製劑不得含有沙門菌或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某些製劑黴菌數、酵母菌數不得超過規定標準。它們的存在是造成某些製劑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3.微生物的生理活動常使中藥商品發熱,有可能引起商品自燃或引發其他質變。

中藥商品的微生物多為腐生性菌類,來源於多種途徑浸染,這與中藥商品來源廣泛、成分複雜有直接關係。相當多的動、植物類藥材中,含有微生物生長繁殖必需的營養物質,隻要儲存環境條件適宜,商品就有黴壞變質的可能性。

(二)微生物來源和傳播途徑

1.微生物的來源

以中藥商品為宿主的微生物,來源有田間真菌,也有倉儲真菌。

(1)田間真菌:以土壤為生活大本營,通過風、雨、昆蟲及工具等進行傳播,浸染藥用植物的一類真菌。這類真菌有交鏈孢黴屬、芽枝黴屬、孺孢黴屬的菌類。

(2)倉儲真菌:指大多數隻能在倉儲環境中生長繁殖而不能在土壤中生長繁殖的真菌。如曲黴和青黴是主要的倉儲真菌。

在中藥倉儲環境中,田間真菌、倉儲真菌的區係分布沒有明顯的界線,表現更多的是區係演替,即田間真菌可以在倉儲適宜環境中生長良好。儲存中的某些中藥材可被不同區係的微生物浸染。

2.微生物的傳播途徑

微生物在中藥商品間的傳播途徑有:

(1)空氣中飄散的微生物孢子,隨空氣中的塵粒、水汽飄落在中藥商品上。

(2)通過藥材倉蟲傳播。某些藥材倉蟲的蟲體攜有大量的微生物孢子,有的倉蟲能飛善爬,隨著它們活動範圍的轉移而傳播。

(3)通過糧食傳播。某些中藥品種是糧食(小麥、大麥等),糧食上常附有曲黴、青黴等菌類,這就成為中藥商品浸染微生物的間接傳播途徑。

(4)通過人體、包裝物、勞動工具等媒介進行傳播。

危害中藥商品的主要微生物是真菌中的黴菌,其次是酵母菌和細菌。

(三)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

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物質條件是碳源、氮源、水分、pH值,環境條件是適宜的溫濕度。

1.碳源

黴菌生長繁殖的碳源養料,來源於基質中的有機碳化合物和無機碳化物。基質中所含的碳源稱為黴菌的碳源養料。

中藥商品成分中,含有豐富的碳源養料,如澱粉、纖維素、糖類、有機酸、脂肪等。含澱粉的薏苡仁、山藥等;含黏液質、糖、苷類的黨參、人參等;含脂肪油的柏子仁、核桃仁、火麻仁等,都可以給黴菌提供碳源養料。

2.氮源

氮源指含氮化合物、硝酸鹽、分子氮等。它是黴菌合成細胞原生質、酶及其他細胞結構的原料。

動植物藥材(及飲片)的細胞原生質等物質均由蛋白質組成,細胞中的幹物質也含有蛋白質,有的還含有豐富的含氮化合物,這些物質都可被黴菌和其他微生物利用作為氮源。

3.水分(濕度)

黴菌細胞內的水分,來源於基質中的自由水。一方麵黴菌吸收的營養物質必須先溶解在水裏才能被利用,一方麵酶反應也要有水的參加,水還有調節黴菌體內溫度的作用。在中藥倉儲環境中,倉間的相對濕度對商品的含水量有一定影響。在商品含水量變化過程中,商品表麵水蒸氣壓同時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對黴菌(和其他微生物)繁殖產生一定影響。

4.pH值

pH值俗稱酸堿值,環境中的PH值對黴菌生命活動有很大影響。pH值的大小,影響黴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也影響原生質生化過程和酶的催化作用。各種微生物都有自己最適的pH值範圍,大多數黴菌和酵母菌適於在偏酸性環境中生長,pH多在4~6之間,多數細菌適宜於中性或偏堿性環境中生長,其pH值多在7~8之間,過酸過堿,就會使微生物受到抑製或發育受阻,甚至使其致死。

5.能源

大部分黴菌進行有氧呼吸,能源為分子氧。改變環境中的氧含量,可使有氧呼吸的黴菌生長受阻或不能生存。

6.溫濕度

見基本要求第三章第四節第二單元。

(四)常見黴菌種類

引起中藥商品發黴變質的微生物,絕大多數是營腐生生活方式的黴菌。黴菌在分類學上沒有地位,隻是把引起物質發黴的真菌類群稱為黴菌。

1.曲黴屬

(1)常見曲黴菌

阿姆斯特丹曲黴、匍匐曲黴、赤曲黴、黑曲黴、雜色曲黴、焦曲黴、青曲黴、聚多曲黴等。

(2)危害的商品

上述曲黴危害的中藥商品有:紅參、生曬參、黨參、川麥冬、玉竹、陳皮、川芎、使君子、黃芪、紅棗、枸杞子、天麻、天冬、當歸、懷牛膝、瓜蔞(皮)、花粉、山藥、白果、紫菀、鹿筋、狗腎、麝香、哈蟆油及蜜丸、糖漿、膏滋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