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是劇團裏的台柱子,扮相俊美,嗓音稍稍帶些鼻音兒,聽起來反而格外有韻味。
劇團有三四十人,旦角演員也不少,卻隻有風月是科班出身。省戲校畢業後分到團裏,一來就挑大梁。
風月扮演過許多角色,《鍘美案》中的秦香蓮,《斷橋》中的白娘子,《龍鳳呈祥》裏的孫尚香。最拿手的兩出戲是《秦雪梅》和《鐵弓緣》。
風月考入戲校時年齡還小,選什麼行當自己做不了主。
不過這也沒關係,注定吃這碗飯了,隻要不演媒婆,不演大花臉都成,風月心中暗想。
風月的授業老師姓蕭,深知選一個合適的青衣演員有多難。
十幾個俊丫頭排成兩行,蕭老師從左往右再從右往左挨個兒相看。
風月站最後一排,蕭老師在她麵前駐足不前。
這個小丫頭柳葉眉,丹鳳眼,不用勒頭眉眼都向上挑,羞羞看人一眼,就低下頭笑,不聲不響的,安靜得像朵梔子花。
蕭老師問一句,風月柔柔回一句,嗓音像畫眉子叫。蕭老師拉著風月的手走到一邊,說願不願學青衣?風月使勁點點頭。
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是做演員最基本的藝術修養。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風月比別人學得都上心。
風月一個“臥魚”沒做到位,蕭老師手中的板子就敲過來了。風月“呀”一聲,撫著被打痛的胳臂,眼淚成對兒成對兒地掉,宛如梨花帶雨,楚楚動人。蕭老師後悔自己下手重了。
玉不琢,不成器,梨園行自古以來有陋習,老藝人們愛說“打戲”,出師後即便是紅遍天下,學戲時挨打總是難免。蕭老師曾是當紅的大青衣,也是這麼過來的。
蕭老師取來一枚新鮮的生雞蛋,細心地把蛋黃分出,僅留下蛋清,輕輕攬住風月,在她已經青紫的胳臂上塗抹,憐愛不已。
我不怪蕭老師,你是為我好呢……風月抽泣著,反過來卻安慰蕭老師。
即便是哭,也能咬字分明,蕭老師仔細端詳著風月還掛著淚珠的小臉,心中一動。
蕭老師說:一個好演員不能過於單一,梅蘭芳梅大師正工青衣,可刀、馬戲,閨門旦都拿得起放得下。老師沒有門戶之見,你學學閨門旦吧,《秦雪梅》這樣的悲情戲也適合你。
風月答應了。
秦雪梅這個劇中人物的行當屬於閨門旦。在《哭靈》一折中,有這麼一句:秦雪梅見夫靈悲聲大放,哭一聲商公子我那短命的夫郎……秦雪梅拿著祭文,手抖得如同風中秋葉。可別小看這個抖手,那是個功夫,風月苦練多日,還是不得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