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尋常的氣氛籠罩了京城,同時,也籠罩了武瑞、武威、武勝等幾支大軍的屯兵之所。朝廷與金人和議的消息已經傳了出來,但與此同時傳來的,還有不少的訊息。其中,種師道加封檢校少傅、同知樞密院、京畿兩河宣撫使,諸道兵馬全部由其統帥,姚平仲為都統製,而在種師道升官當天,秦嗣源複起,再任右相之職。
京城中風雲變幻,女真人則已經再度按兵不動,隻是派出使者進城,讓武朝迅速履行和約,武朝則開始拖延起來。城外的各個軍營裏,氣氛也開始變得愈發肅殺。
這段時間裏,周喆變得有些難堪,和議的事情是他點頭的,和約已經簽了。表麵上說他不在乎毀約,然而女真使者在朝堂上的措辭已經越來越難聽,他不能明確表示毀約,也絕對不能表示接受。此時此刻,他覺得下麵有許多人可能已經在罵他,他連辯解都沒辦法。
也是因此,對於要打一場漂亮勝仗的渴望,他是強烈的。
種師道、姚平仲進京之初,他便親切接待了這些人。種師道畢竟年紀老了,進京之時便已身體微恙,但思緒是極為清晰的,與他一談,周喆便知道,這人確實有能力。而作為西軍少壯派的姚平仲也未曾令他失望,身上的英武、銳氣,讓周喆覺得,與朝中這些武將,完全不是一回事。
雖然平時心有忌憚,但此時他是能看清楚狀況的,滿朝上下,隻有西軍最能打了。
不過,將城外幾十萬大軍的統一指揮權交給種師道後,這位老人似乎又過於謹慎。此時西軍各部都在集結,種師道南下之初便讓種師中集結種家軍,此時也在過來的途中。病中的老帥認為,當所有大軍集結完畢,畢全功於一役,方是正途。對此姚平仲倒是有不同看法,他覺得,此時武朝一再拖延,已有蹊蹺,再拖下去,隻怕女真人早有了準備。對此,周喆也是認可的。
他找姚平仲、種師道談了數次,不久之後,姚平仲的父親姚古率領三萬大軍前來,令得周喆心裏又更加熱了起來,不斷催促打仗的事情。而在這個過程裏,他也看穿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連續幾晚他在寢宮與皇後下棋時,也說起了這事。
“皇後啊,朕也是看清楚了,人哪,皆有其私欲,無論你年紀多大,身居何位,都難以免俗。”
“陛下何出此言哪?”
“老種相公進京之時,滿城歡呼,說他是西北王,不為過啊。此次作戰,朕已將城外幾十萬大軍的指揮權都交給了他,李相也會配合於他,而且還有姚家的精兵,他遲遲不動,皇後你知道所為何事?”
皇後猶豫了片刻:“此戰係我武朝國運,種少保謹慎一些,臣妾心想,也是難免?”
“確有此考慮。”周喆笑了笑,心中卻早已看穿了一切,微微頓了頓,“但他另外考慮的,是不想讓姚家軍搶了這功勳啊,種師中領軍過來,也不過三、四萬人,此時城內城外,大軍已近四十萬了,就算許多人不堪用,打還是打得了的。都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才是一窩。種師道、姚古、姚平仲這些人,確實都是當世名將啊。他們……未必是怕打,實際上……唉,都是在爭功。”
皇帝歎了口氣,落下一子。皇後沉默片刻:“那……聖上打算怎麼辦?”
“朕已先後與他們談了多次,言語之中,也有暗示,隻希望他們能戮力攜手,不分彼此,這樣……”最近經曆各種大事的皇帝頓了頓,望著那片月色,聲音才稍稍轉低了,“如此……才是武朝之福、社稷之福啊……”
混亂的局勢,叵測的人心。城內城外點點滴滴的變化都在天空中聚集,天氣開始轉寒了。杞縣附近,九月二十三,連日的時局變化中,寧毅也感到了氣氛的轉變,傳到他手上的,京城的局勢,也開始收緊。
作為密偵司的操盤人之一,各種時局的變幻,他確實是可以掌握第一手情報的。而另一方麵,秦紹謙也已經從軍方得到了第一手的消息。這天下午,兩人聚在一起,交換了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