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北京市中小企業發展總論(一)(1 / 1)

北京市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研究

一、北京市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麵臨的主要問題

最近一個時期以來,陸續有不少關於中小企業發展的文章和研究報告問世。這些成果表明,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麵臨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主要有:資金困難、缺乏融資渠道;設備和技術落後;缺乏經營管理和技術人才;缺乏信息和技術來源;社會負擔沉重;缺乏政府必要的服務和支持;存在對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公有製企業的歧視性政策;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缺乏合理的協作關係等。那麼,這些問題在北京市是否都存在,其嚴重程度如何,在不同的行業、不同所有製和不同規模的企業中各自存在哪些方麵的問題呢?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以便能夠針對北京市的實際情況製定切實可行的對策,我們開展了包括問卷調查、典型調查和統計資料分析在內的調查活動。在調查的基礎上,我們將北京市中小企業發展中麵臨的主要問題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經營管理”兩個方麵進行了整理。以下僅對問題的要點進行敘述,有關詳細內容請參見本項研究的調查報告。

1.外部環境方麵的問題

(1)企業對經營環境的評價:經營環境總體上不夠理想

我們在問卷調查中把經營環境細分為法製環境(企業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有效保護,發生經濟和知識產權糾紛時能否得到及時合理的解決等)、資金環境(企業融資難易程度)、市場環境(企業間的公平交易情況,是否存在大客戶以大欺小的情況,無序競爭現象是否嚴重等)、信用環境(貨款能否及時回收,企業間拖欠情況等)和社會環境(企業不合理攤派負擔程度,對中小企業的社會觀念,政府部門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情況等),請企業按照“好”、“一般”、“差”三個檔次分別進行評價。從彙總的結果來看,企業認為經營環境尚不夠理想。如對於市場環境和資金環境,評價“好”的企業僅為6%左右。相反,認為市場環境、資金環境和信用環境“差”的企業分別達到37.7%、33.4%、32.4%。

另外,對於法製環境的評價雖然相對較好(評價為“好”、“一般”、“差”的比重分別為24.5%、64.8%、10.7%),但結合我們在典型調查中的感觸來看,可能與很多企業自身的法製觀念不強、缺乏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有關,並不能據此得出法製環境相對較好的結論。

(2)對企業的資金支持:獲得貸款的企業數量少,獲得的貸款支持力度小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在1997年進行了固定資產&資的630家企業中,隻有54家獲得了銀行的貸款,占總體的8.6%0有86.7%的企業的自有資金占投資比重的80%以上。再看流動資金,在1402份有效回答中隻有253家獲得了貸款,占18.0%;有77.4%的企業的自有資金占流動資金比重的80%以上。

在問卷調查中還發現,認為資金不足是影響企業發展最主要問題的企業占多數。在“目前不利於企業發展最主要的問題”一問中,我們列舉了“資金不足”、“市場需求不足”、“內部管理水平低”、“缺乏人才”、“經營場所不足”、“市場營銷能力不足”、“客戶拖欠貨款”、“市場混亂”、“政府的政策或服務跟不上”等9個問題,讓企業按重要程度排序。結果在回答了這些問題的1424家企業中,有613家把“資金不足”列為第一位,占總體的43%,大大超過將“市場需求不足”列為第一位的279份(占19.6%)。在不同行業中,工業企業對資金問題反映最為強烈,有52.2%的企業把“資金不足”列為第一位的問題;商業企業次之,這一比重為45.6%;服務業等行業這一比重最低,為34.2%,但仍是本行業各項問題中最突出的問題。

(3)政府和行業組織的服務:開展了一定工作,但仍需進一步加強

我們在問卷調查中,讓企業根據1997年的實際情況填寫是否得到了政府或行業組織的信息服務、中介服務、谘詢服務和技術指導服務。從彙總的結果看,得到這四項服務的企業分別占全體的39.0%、19.5%、37.1%、30.8%。分行業來看,工業和商業企業低於平均水平,特別是商業企業低於平均水平較多;其他行業高於平均水平,特別是農業和建築業企業得到了較多的政府服務。

從企業對上述各項政府服務的重要程度的認識來看,大多數企業都認為信息服務最為重要,把它排在重要性排序的第一位。但從企業的信息來源來看,對於市場、技術、金融、人才、貸款等方麵的信息,企業主要都是依靠獨自搜集。除去金融信息以外,“來自政府有關部門”的信息在企業的重要信息來源中都隻占很小比重。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政府和行業組織在為企業服務方麵已經作了一定的工作,但尚有較大的改進餘地。今後在為商業企業提供服務、為非國有企業提供服務以及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方麵還應做出進一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