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風神廟(1 / 2)

江州海東城,是江州十四郡中的第三大郡海東郡的郡治所在,東接明州,西鄰大野澤,江州地處內陸,當地人沒有見過海,以縱橫數千裏的大野澤為海,所以把此處稱為海東。

海東距江州首郡洪丘有三千裏之遙,中間隔著猶如汪洋大海的大野澤,譬如化外之地,自成一體,好在氣候適宜,風調雨順,當地百姓自給自足,倒也算是富足。

海東城,自前朝立郡以來,北來移民與當地土著混居,各種民俗、宗教糅合在一起,民間祭祀異常發達,在城郊僻野有不少本地才有的祠廟,不歸官府承認,被掌權者蔑稱為“淫祀”。

風神廟,就是城南的一處“淫祀”。海東城城北地勢高且平坦,在此的居民非富即貴。城南緊鄰興河,地勢較低且起伏不平,濕氣重,居民多為貧賤者。風神廟在城南,自然也是破敗的很,隻有一間較大的正殿,這些年乏人料理,牆壁傾頹,殿中雜草叢生。在風神廟周圍的民房也都是破舊的很,在南城牆上看去一片東倒西歪。

一年前,洪丘有數千亂兵嘩變,被荊州來的客軍鎮壓後,部分殘軍被發配到海東安置。海東多年未經戰事,也不是險要的地方,向來沒有多少駐軍,城內的兵營不足以安置多出的這幾百罪兵。郡守索性征用了風神廟周圍的一圈老舊民宅,稍加整治,變成了新的南營,就把發配來的兵士統統塞進去。四周建了哨塔,緊鄰的南門再加了一隊弓箭手,就可高枕無憂了。

七月流火,海東城猶如在蒸籠中,風神廟這一帶沒有什麼樹木,全是土坯房,尤其的炎熱。南營之中的罪兵在這裏被關押了大半年,當初的銳氣和桀驁不馴早已消磨盡了,隻盼上頭給個能活命的去處,去哪都比這樣半死不活的囚徒好啊。四周警戒的衛兵值守的久了,也漸漸懈怠,不再每日來回巡視,隻在日出日落時點個人數,沒有差錯也就無事。

這數百殘兵中,原有的司馬、軍侯與卒伯都已挑揀出來殺頭立威了,十多個人頭現在還掛在營房外的竹竿上。剩餘的兵士沒有了領頭的,按照同鄉歸屬抱團,分割成了不同的小團夥,爭奪營地中不足量的糧食、飲水。

文仲,曾經是洪丘大牢中的囚徒,準備送往合州,出發之際卻遇到了兵變,混亂中被打開了枷鎖後又被裹挾入亂軍中,最後還是以罪兵的身份發配到此地,可謂命運多舛。

正值烈日當空,幾乎找不到陰涼之處。風神廟中,推倒的神像斜倚在神龕上,下麵有半人多高的一個空當,卻是難得的風水寶地。幾夥人圍坐著,卻隻是借助歪斜半倒的牆壁躲日頭,而中間最好的地段由文仲占著。

當初爭奪糧食的亂戰中,文仲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就連削尖的竹槍也刺不透他的肉身,見過世麵的老兵知道這是橫練的功夫,在軍中最是好用。華夏神州有四地的門派最擅長於這種功夫,例如鄰近的荊州金陽門,他們的子弟大量從軍,有不少處於中高級軍職,編織了廣泛聯係的人脈網。這人現在雖然也是罪兵身份,身後一定有師長會伸以援手,而且既然有如此驚人藝業,以後必有出頭之日。眾人都服了軟,但是文仲也不願做這些罪兵的領頭之人,於是眾人避開他重新較量過,分了高下,占了地盤,在這亂營之中建立了新秩序。

文仲伏在地上,心中存想著猛虎,呼吸逐漸悠長至一刻隻得一聞。他正是金陽門南宗的弟子,隻是由於種種緣由,淪落至此,實際上苦練的伏虎功已經到了第五轉的境界,眼下正將突破至第六轉,如果成功,在京師最為精銳的近衛軍中也做得百夫長。

久旱之後有暴雨,晴空中烏雲漸多以至遮天蔽日的地步,眾人也有了幾分清涼之意。這日午後,烏雲繼續增多,午時已經黑如夜晚,狂風大作,飛沙走石,眾閑人離了牆壁傾頹的神廟,自去尋覓避雨之所。

唯有文仲功力深厚,陽氣鼎盛,不以雨水為意,繼續練功,不知時日。忽然,一個霹靂下來,把這“午夜”亮的如同白晝,眾人紛紛閃躲間,無人注意到神像頭部裂開,跳出一段黃色光暈,內中仿佛包含一部書卷,在空中盤旋片刻即沒入文仲懷間。

處於深度觀想的文仲,突覺意念中的猛虎如同活了過來,已經練熟的四肢、虎尾自不用說,標誌六轉的獠牙、七轉的虎目都是水到渠成,猛虎抖擻精神,一聲長嘯,這是八轉的虎咆也練成了。這還沒有結束,老虎肋下伸出兩道翅膀,伏虎功九轉大成,正是傳說中的如虎添翼,雙翼輕扇,猛虎身周狂風大作,扶搖直上,文仲也從觀想中醒過來。

文仲驚喜過望,百年來門中能將這伏虎功推至九轉大成的境界的人屈指可數,同輩中隻有在益州軍中的大師兄文長在五年前到了此境界,現在已經官至重號將軍。文仲這次省親後西行,就是準備投奔大師兄,不想在洪丘就遇到高手伏擊,落敗後被投入大牢。那時隻不過四轉境界,無力反抗,今時不同往日,九轉大成的境界在天下也算的上一流高手,何處去不得,與那些成名高手相比,現下欠缺的隻剩經驗和閱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