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站,韓複渠望著緊急裝車,前往前線的整七師,心情複雜,這支從自己地盤上發展起來的地方武裝,沒有想到偽裝得這麼深,看著架勢,兵強馬壯,武器都是德國造……
雖然歸屬第14集團軍,但我不想受約束,便借口前線戰事緊迫,要求開赴平津,與日寇一戰,蔣介石欣然同意了。
1937年7月27日,經過五天的快速行軍,整七師到達了天津與北平之間的廊坊車站,這個曾經在八國聯軍侵華時義和團痛殲侵略者的地方,已經被日軍於7月26日占領。
“孟生,部隊進入進攻位置了嗎?”
“進入了。”
“好,命令293旅的315團、145團從正麵進攻,173團迂回,不能讓鬼子跑掉。”
駐守備廊坊車站的是步兵旅團第2聯隊第2大隊,由於我軍連日來,都是乘坐的打著美國國旗的火車,沒有被日軍發覺。
選擇這個地方打第一仗,是因為這個車站被占,切斷了平津之間的交通,我要打通平津之間的鐵路。
日軍一個大隊約800人,相當於一個普通中國師的戰鬥力,這次進攻,為達到集中優勢兵力圍殲敵人的目的,此役,共集中一個旅8000餘人(全師共二萬六千人,相當於兩到三個中央軍師級兵力),以10比1的兵力。
36門德製野炮轟鳴,炮彈落入車站,很快掀起一陣煙霧。
315團一營首當其衝,尖刀連一色的捷克式機槍和柏克門式衝鋒槍,用密集火力開路,後麵的兩個連的士兵緊緊跟在後麵,用擲彈筒(自產,根據日軍擲彈筒改進,由德國工程師設計)為前麵的士兵提供火力支援,更多的士兵不斷的提著裝滿手榴彈的籃子,投擲德製24式手榴彈(這種武器,我整整進口了滿滿的一貨輪,全部是*加量裝藥,預製破片),特別是一線衝鋒的士兵,前麵都有兩塊鋼片焊成的護甲,大大提高了生存力。
日軍被打蒙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打法,前麵是自動火器的優勢火力,後麵的士兵投擲的手榴彈形成的彈幕更是具有威力,特別是有的中國士兵明明被槍打中了,還能衝鋒。
日軍從開戰以來,所遇到的中國軍隊,從沒有這樣的強悍,特別是裝備有這麼多的自動火器,是十分罕見了。
戰局很快便陷入混亂,800名日軍士兵和3000多名中國士兵混在一起,日軍開始打起了白刃戰,但中國軍隊卻沒有如他所願,他們用衝鋒槍、手槍、輕機槍,一個一個地消滅自己,特別是這些中國人太卑鄙,這邊帝國的勇士們剛退出子彈,那邊的中國士兵居然撒起了生石灰,帝國士兵不防,被燒壞了眼睛,那邊,中國士兵大刀就砍來了。這些中國人,專喜歡砍手砍腳,卻不像其它中國士兵那樣砍頭。(這樣會造成日軍的大量傷殘,增加日軍的後勤負擔。)
戰鬥結束了,麵對凶悍的日軍士兵,我在訓練士兵時,就對他們說,對付日軍,要不擇手段,撒石灰,砍手砍腳,掏襠,挖眼,這些韋小寶的絕活,被我交給了士兵,後來日軍把我的軍隊稱為中國最無恥的軍隊。
廊坊即下,為留下一個團的兵力堅守,主力繼續向北平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