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年建立的弗吉尼亞殖民地;
1620年建立的馬薩諸塞殖民地;
1623年建立的新罕布什爾殖民地;
1632年建立的馬裏蘭殖民地;
1636年建立的羅德島殖民地;
1639年建立的康涅狄格殖民地。
而這些殖民地的英軍並不是很多,最少的還不到一千人,最多的也不到一萬人,總共也就是兩三萬英軍的樣子。
不知道是英軍過於迷信他們的海軍力量還是他們根本就沒想到這裏會遭受攻擊,總之,他們各個聚集點又或者說城鎮的防禦都很鬆懈,基本上就修建了一圈低矮的城牆用來防禦沒有火藥武器的印第安人。
當然,也有個別地方修築了城堡,但那也隻是用來防禦一般人的普通城堡,並不是棱堡。
這種稀鬆平常的防禦,對付印第安人是沒有一點問題,但是,在裝備精良的明軍麵前,卻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如果不是考慮到英軍隨時可能獲得海上支援,盧象升可能早就派騎兵去把他們收拾了,還修什麼鐵路。
修鐵路的主要目的還是將火炮和裝甲戰車等重武器運過來,防備英國人的援軍。
這會兒美洲鐵路已經抵達印第安佩科特部落居住地的後方,也就是馬裏蘭和康涅狄格中間,大概位於後世的賓夕法尼亞東北部,離馬裏蘭殖民地和康涅狄格殖民地都隻有一百多裏的距離。
由於此時英國殖民者和印第安部落的關係相當惡劣,而且他們的力量還不足以橫掃所有印第安部落,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敢進入印第安部落的聚集區,因為一進去基本上就出不來了。
而大明帝國在這裏卻是如魚得水,印第安人都把他們當救星,不但不會攻擊他們,還會全力幫助他們!
經過幾天的準備,又坐了幾天的火車,盧象升終於率領天雄軍和忠勇軍所有將士來到東海岸美洲鐵路的終點站。
這裏不但修建了一個規模很大的火車站,還修築了一座不小的城池,至於城池的名字,他已經請示了皇上,但還沒有得到答複,暫時就隻能叫這裏佩科特部落了。
這個佩科特部落也是一個上萬人的大型部落,他們原本的聚集地並不在這裏,而是在海岸附近,他們是被英國殖民者給殺怕了,才被迫遷移到這裏來的。
東海岸附近的印第安部落基本上都跟他們差不多,不是被英國殖民者殺的被迫遷移,就是被殺的四散逃亡,他們跟英國殖民者之間可以說是仇深似海。
現在大明天朝來幫他們報仇了,他們自然是積極的不行了,都不用盧象升動員,附近部落都主動派出戰士要給明軍帶路。
盧象升自然是求之不得,由於英軍的實力並不是很強,他決定兵分兩路。
一路由他親率天雄軍往南攻擊麵積比較大的,人口也比較多的馬裏蘭殖民地和弗吉尼亞殖民地。
一路則由楊忠率領忠勇軍往北,攻擊其他四塊較小的殖民地。
有當地部落的人帶路,中間過程順利無不,很快,明軍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英國殖民者的聚集地外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