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7章 蒙(1 / 1)

拚音:méng

繁體:蒙

蒙氏來源

1.以山名為姓。周朝的時期,有官職名為東蒙主,職責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這位官吏的後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並且以山名為姓,形成蒙姓。

2.為他姓所改。這一支蒙姓改自東蒙氏。

3.來源於高陽氏。夏朝建立以後,顓頊的後代被封在蒙雙(有說法為雙蒙),他的後代於是將封地的名作為姓氏,成為蒙姓和雙姓。

蒙氏遷徙分布

古時,蒙姓望族居住在安定郡(今甘肅省平涼地區的一部分和寧夏西部)。

蒙氏曆史名人

蒙觳:春秋時期楚國大夫。春秋時期,楚國複國以後,楚昭王決定重新治理國家,壯大楚國的勢力。但發現楚國以前的一切典章製度都沒有了,這時楚國大夫蒙穀又為楚王製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製度獻給楚王,使楚國的治理有了新的標準。

蒙恬:秦朝著名將領。他的祖先為齊國人,自從他的祖父開始,他的家庭就世代為秦朝的名將。他的主要功績是抗擊匈奴。秦國統一六國以後,他率兵30萬人擊退了匈奴,收複了河南地區,並且奉命修築長城,長達萬餘裏。在他守衛邊疆的數餘年,匈奴都不敢進犯。他同時還是毛筆的發明者,他用枯木作為筆管,鹿毛為柱,羊毛作為被。這種筆又叫做“蒼毫”。

蒙毅:秦朝上卿,在朝廷中勢力很大,經常作為皇帝的參謀,其他將臣都不能和他相比。典故“上國掌謀,無愧名卿顯職;中山得穎,永為文士寶珍”中的“上國掌謀,無愧名卿顯職”指的是蒙毅。

蒙古綱:女真進士,金代右副元帥,鹹平府猛安人。本名和羅噶,原作胡裏綱,金鹹平(開原)路人。承安五年進士。累官東平府事、拜右副元帥、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貞祜四年,益都張林侵東平,蒙古綱派遣行樞密院事王廷玉討擒之。後改靖難軍節度使,行省邳州。綱為人禦下嚴信,賞罰必當。後來發生兵變,其為經略使祿格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