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5章 幸(1 / 1)

拚音:xìng

繁體:幸

幸氏來源

據《通誌·氏族略》記載,望出南昌、雁門。《通誌》張澍雲:其先得姓於君,因以為姓。如寵氏、賞氏。也就是說,幸姓起源於“寵”、“賞”。臣民們以受到國君的寵幸為榮,故而為此姓。但它的起源年代已無從考證。

幸氏遷徙分布

幸姓起源於上古帝王信任親近的大臣,即幸臣,現在一般認為起源於江西南昌。

春秋時,因遷徙、仕宦等原因,已散布於江西高安、山西雁門等地。

唐朝總章年間,世居江西高安幕山的幸茂宏遷居四川,後又遷返高安,成為江南幸姓始祖。

五代時,有幸南容封於渤海郡(今吉林敦化),成為幸姓遷東北之始。

宋末,有幸登嶷先遷江西遂川、上猶,後定居於贛州南康。

明初,幸登嶷之曾孫郎酆於1369年遷居福建寧化石壁村,洪武二十三年(1390)其曾孫欽鳳、宗遠、智崇、宗明四兄弟入廣東梅州興寧一帶,後傳往廣東各地及江西贛州於都、四川、湖北,以及東南亞和台灣等地。

幸氏曆史名人

幸靈:晉術士。豫章建昌(今江西宜豐北)人。少有驚人的言行,善卜筮,為人治病,驅鬼解難,深得鄉裏敬重。

幸南容:唐學者。江西高安人。德宗貞元年穆寂榜登進士第,與柳宗元同年。官至國子監祭酒。對文學、史學、哲學都有研究,柳宗元有《送幸南容歸使聯句詩序》雲:“比詞聯韻,奇藻遞發,爛若編貝,粲如貫珠,琅琅清響,交動左右。”

幸軾:唐學者。高安人。幸南容孫。博學強記,有祖風。通文史,博地理,善哲辯。唐僖宗中和年間官拜太子校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