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nìng
繁體:寧
寧氏來源
1.出自嬴姓,以諡號為氏。據《姓纂》和《急就篇》記載:“寧氏與秦同姓,秦襄公曾孫諡寧公,支庶因以為姓。”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襄公有曾孫去世後諡號“寧”,其支庶子孫有以其諡號“寧”為氏,世代相傳姓寧。
2.出自姬姓,來源於封地,以邑名為氏。上古周朝時,衛國有位公族叫衛成公,衛武公將其兒子姬季亹封於寧邑(今河南省修武縣)。他的子孫便以封地名為姓,稱寧氏,世代相傳姓寧。
3.出自滿族複姓所改。清滿族有寧佳氏、寧古塔氏,入關後有從漢姓習俗,改單姓為寧氏。
寧氏遷徙分布
寧氏曆史名人
寧俞:衛國大夫,就是大名鼎鼎的衛武子,賢明忠勤,於衛文公有道之時,無事可見,當衛成公無道之日,卻不避艱險,被孔夫子極口讚美為“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寧戚:春秋初期衛國人,修德不用而商賈,宿於齊國的東門之外。有一天,率先稱霸諸侯的齊桓公夜出,聽到他飯牛扣牛角而歌,從歌詞中,知道他的賢德,就命管仲迎拜為齊國的上卿,表現得果然高明,後來還進一步繼管仲為齊相,千古垂名。
寧越:戰國時中牟人。他家世代種田為生,但他感到種田太辛苦。便問朋友說:“怎樣才能免除種田的辛苦?”他的朋友說:“如果你能立誌求學,苦讀30年,就不用再種田了。”他說:“別人休息的時候,我不休息,別人睡覺的時候,我不睡覺,我苦讀15年,應當有所成就。”他刻苦讀書15年,因為品學兼優,周成公就聘他為師。終於實現了他的誌願。
寧成:西漢官吏,南陽穰縣(今河南省鄧縣)人。他任濟南都尉時,執法嚴厲。後來任關都尉時,出入關的人都哀歎:“寧見乳虎,無直寧成之怒”。後辭官回鄉經營,果然大富大貴,家族昌盛。
寧玉:元朝將軍,能拉強弓,力大過人,為朝廷立功而當大官,他雖是武將,但很有修養,謙虛待人,深受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