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7章 侯(新排序77)(1 / 1)

拚音:hóu

繁體:侯

侯氏來源

1.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後代,相傳夏後氏的後裔有的被封於侯,子孫以地為氏,稱為侯氏。

2.直接傳自黃帝至軒轅氏姬姓的後代。我國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晉國,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國。而侯氏正是出自晉國的公族。春秋時期晉國的公族晉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晉武公所殺,他們的子孫便遷居他國,而且以祖先的爵位為姓,是為侯姓。

3.來自叔段。春秋時,鄭國的叔段因要謀反的動機被哥哥莊公發覺而討伐他,他逃到共這個地方,被稱做共叔段,他死後,鄭莊公賜其子孫共仲為侯氏。

4.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將複姓改為侯姓。北魏代北鮮卑族複姓古口引氏、侯奴氏、古引氏等姓氏改姓為侯氏;北魏有侯植,先賜姓侯伏,繼而姓賀屯,最後改姓侯;隨魏文帝南遷洛陽的少數民族中,有侯莫陳氏改為單姓侯氏。

侯氏遷徙分布

侯氏雖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東省境內發展繁衍。

秦、漢之際,中原一帶戰爭頻仍,侯氏部分人外遷至今河北、甘肅的一些地方。

西晉至南北朝時期,侯氏有遷至今貴州、四川、廣東、內蒙、遼寧等省者。

唐代的《元和姓纂》列上穀、丹徒、三水、絳郡(治今山西新絳)、河南(今河南洛陽)為侯氏郡望。侯氏還分布於今陝西、福建的一些地方。

宋、明時期,今湖南、湖北、江蘇、江西、浙江、廣西、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侯氏的聚居點。

從清初開始,福建、廣東侯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此後,有的人又移居海外。

侯氏曆史名人

侯芭:西漢巨鹿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揚雄的弟子,學習《太玄》、《法言》。這兩書是揚雄仿造《易經》和《論語》而作。

侯繼圖:三國時蜀漢人,曾遊覽大慈寺,拾到桐葉一片,上麵寫有詩七聯,便藏了起來,後來娶任氏女為妻,方知詩乃出自此婦之手。

侯弘實:唐代人,少年時曾夢見自己變為彩虹,飲水於河。有一僧人給他相麵說:“此霓龍也。”成人後,官至節度使。

侯道華:唐代芮城人,好讀子書與經史,手不釋卷。曾在道院中靜養。相傳一天,從市中喝醉歸來,用力砍院前的鬆枝,說:“不要妨礙我飛到高處去。”七天後,鬆樹上有雲鶴出現,並傳出笙歌,侯道華飛坐在鬆頂,揮手成仙而去。

侯氏起名規則

1.侯(Hou),最好不用聲母是g、k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全都用h聲母、ou韻母或陽平調的字。首字最好不用零聲母或拚音是y、w開頭的字。

2.最好不全用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名的意義與“侯”字的同音字“猴”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

3.起名示例:侯傑邀、侯佩孜、侯奉孜、侯雨妍、侯欣呈、侯泛含、侯佻玎、侯筌升、侯蘇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