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1章 柯(1 / 1)

拚音:kē

繁體:

柯氏來源

1.出自姬姓,始成於春秋。吳國有個叫柯虜(盧)的人,是吳王的兒子。他的後代就用他名字中的“柯”字作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2.出自薑姓,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為薑子牙的嫡係子孫,源出齊國。

3.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後世子孫稱柯氏。

4.古代羌族、鮮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後代子孫亦稱柯氏。

柯氏遷徙分布

古時,柯氏郡望在濟陽郡(今河南省蘭考縣一帶)、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和齊郡(今山東省臨淄一帶)。

柯氏曆史名人

柯九思:元朝人。勤讀書,能詩文,善書畫。尤精畫枯木、墨竹,又善於鑒別古代鍾鼎器物。元朝宮廷所藏書法名畫,多由其鑒定。

柯維騏:明朝曆史學家。專心研究宋代曆史。合《宋史》、《遼史》、《金史》為一書,以宋朝為正統,附以遼、金,積20年之力撰成《宋史新編》。對元人所修宋史的錯誤和疏漏,多有補正。

柯鐵:清朝台灣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次年夏,柯鐵與陳發等領導台灣中部雲林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工人武裝抗擊日寇。以大平頂山為根據地,多次擊潰和殲滅來犯的日寇,於是大平頂山有“鐵國山”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