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yuè,lè
注:在樂氏這個姓氏群體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即:漢族中樂氏的正確讀音皆作yuè,不可讀作lè;而蒙古族樂氏的正確讀音皆作lè,無人讀作yuè。因此,人們諧稱為“樂(yuè)樂(lè)一起走,同字異音分漢蒙”。
繁體:樂
樂氏來源
1.樂姓起源於春秋時期,是宋國王族的後裔,發源於河南商丘。
周宣王時,宋國的一個國君叫宋戴公。本為子姓,其兒子名衍,字樂父。衍生子傾父澤,傾父澤又生子夷父須,夷父須以其祖父衍之字樂父命姓,成為樂姓。夷父須就是這一支樂姓的始祖。
2.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戴公四世孫樂莒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3.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樂王鮒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4.源於地名,出自漢朝初期夜郎國樂王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5.源於官位,出自南宋抗金名將嶽飛之族人,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6.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樂氏遷徙分布
樂姓這個在我國早期曆史上神氣萬分的姓氏,是出現在大約3000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樂氏源於春秋時的宋國,跟後世以宋為姓的人,算起來是血脈相同的一家人。當時的宋國,是由殷商紂王的長兄微子所建,這個地方,原來是封給武庚的,可是武庚在周成王時叛變,後來被討平,周成王就把包括河南省丘縣以東至江蘇省銅山縣以西的一大片地方,封給了微子,並封他為地位最高的宋公,以奉商湯之祀。後來,宋戴公的後代,又以王父字為氏,於是就出現了“樂”這個姓氏。宋國於公元前286年被齊、魏、楚三國所滅。推算起來,中國的樂姓最少也已經有了2200年以上的曆史。據《姓氏急就篇》和《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樂姓起源於子姓。周宣王時,宋國的國君宋戴公生公子衍,字樂父,他的第四世孫子叫樂營,是宋國的大司寇。他的子孫就以其名字中的“樂”字為姓。又據《姓纂》載:“安徽子之後,戴公生子衍,字樂父,子孫以王字為氏。”
樂氏曆史名人
樂毅:戰國時趙國靈壽人(今河北省靈壽縣西北)人,戰國中期燕國著名軍事將領。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他的作戰指導方略和政治思想對當時和後世都有著重要影響。
樂進:字文謙,三國時魏國曹操猛將。擅打仗,最早投奔曹操,為帳前吏。後跟隨曹操討呂布,攻張繡,戰袁紹,多有戰功。與張遼共破孫權。
樂恢:字伯奇,東漢京兆長陵人,喜好經學,為一時名儒。初仕郡,署戶曹史,坐事抵罪,後複為功曹。永平中,辟司空牟融府,又辟司空第五倫府,皆不就,後征拜議郎。和帝時官至尚書仆射,針對外戚竇憲專權而上書進諫,因不被采納,托病回鄉裏,後被迫服毒而死。
樂廣:字彥輔,晉代淯陽人,曆官侍中,累遷河南尹、尚書右仆射,後任尚書令,有政聲,名望很高,說話得體,能寬恕人,每離職常被人思念。一個女兒嫁給了衛玠,當時有人稱之為“婦翁(嶽丈)冰清,女婿玉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