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Féng
繁體:
馮氏來源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2.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3.還有出自其他方麵的馮姓,如:出穎川者,為漢征西大將軍馮異之後;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出長樂者,為宜都侯馮參之後;出京兆者,為燕王馮宏之後;出宏農者,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河間者,為唐監察禦史馮師之後。
馮氏遷徙分布
馮姓最初發祥於河南省滎陽。馮姓族人自得姓以來,曆經繁衍發展而不斷壯大,在春秋戰國時期,有韓國上黨守馮亭,入趙,拒秦而戰死,此後其後人分散於上黨潞縣(今山西省潞城東北)和今河北省境內,且多為各國將相,家族也漸興旺。
先秦時期,馮姓已有徙居今山東者。至西漢文帝時,馮姓族人有車騎都尉馮唐徙居安陵(今陝西省鹹陽東北),其弟馮騫自上黨徙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東南),並且均在當地成為望族。
至三國以前,馮姓族人經遷徙、發展,已經分布於今山西潞縣,山東淄博,陝西西安,四川射洪、中江、渠縣和湖北公安等地,人口眾多,逐漸興旺。同時另一支河南馮姓則廣布於河南內黃、寶豐、焦作、南陽、安陽及唐河、湖陽等地,其中湖陽馮姓成為當時著名的大族。
進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各國之間互相攻伐,戰爭不斷,各宗族都難以在此時安定發展,大的郡望也難以形成,隻能處於不斷遷徙的狀態之中,馮姓也不例外,由於連年戰亂,加上西晉時期的永嘉之亂,馮姓族人也大舉南遷,進入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在當地生息繁衍,不斷發展,還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望族。
唐宋時期,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繁榮,馮姓族人也開始了大規模的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出現了大批名人與高官,形成很多名門望族,促進了家族勢力的擴大與廣播,使馮姓在此期間進入一個發展巔峰。同時由於唐末北方戰亂,五代十國時期各國之間連年戰爭,宋時外族多次入侵,馮姓族人在唐宋年間曾進行過兩次大規模南遷,使馮姓散居於江南廣大地區。
在元明清時期,馮姓族人更加發展,也曆經遷移,進入廣東、福建、台灣等地,有的還遠播於海外,從而使馮姓成為遍及我國各個地區的大姓。
如今,馮姓在我國分布廣泛,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雲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