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五千年燦爛的傳統文化是現代文藝的豐厚土壤。植根於這塊土地上的現代文藝又閃灼著絢麗的光彩,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
第一節 現代文藝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一、現代文藝思想的基本內容
以毛澤東文藝思想為代表的現代文藝思想是馬列主義和中國文藝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發展,是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文藝方針。毛澤東文藝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1942年5月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篇光輝的文章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結晶,主要回答了三個問題融合一是文藝文學從哪裏來?二是文藝文學為誰服務的問題。三是文藝如何為人民服務的問題,這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根本問題。
(一)“我們的文藝是為什麼人的?”
我們的文藝是為誰服務的?這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核心問題,也是文藝與人民關係的根本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引列寧的話回答了這一問題融合
我們的文藝應當‘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引列寧《黨的組織和黨的文學》一文)毛澤東同誌接著指出融合
那麼,什麼是人民大眾呢?最廣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農民、兵士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所以我們的文藝,第一是為工人的,這是領導革命的階級。第二是為農民的,他們是革命中最廣大、最堅決的同盟軍。第三是為武裝起來了的工人農民即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武裝隊伍的,這是革命戰爭的主力。第四是為城市小資產階級勞動群眾和知識分子的,他們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們是能夠長期地和我們合作的。這四種人,就是中華民族的最大部份,就是最廣大的人民大眾。
所以,毛澤東同誌在這篇文章裏反複強調融合“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
這就是說,毛澤東同誌站在廣大的人民的立場上,提出文藝為人民大眾、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原則,指明了文藝服務的方向。
(二)文藝如何為人民大眾服務
毛澤東同誌指出:
我們的文藝,應該為著上麵說的四種人。我們要為這西種人服務,就必須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而不能站在小資產階級的立場上。
這就是說,要解決如何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問題,就首先要解決立場問題。正如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指出的融合
在今天,堅持個人主義的小資產階級立場的作家是不可能真正為革命的工農兵群眾服務的,他們的興趣,主要是放在少數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上麵。……有許多同誌,比較地注重研究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分析他們的心理,著重地去表現他們,原諒並辯護他們的缺點,……他們是把自己的作品當作小資產階級的自我表現來創作的。……對於工農兵群眾,則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
立場問題解決了,那就是如何處理普及和提高的問題了。普及和提高是辯證的統一體,群眾需要普及,普及到了一定程度又必須提高。
毛澤東同誌指出:
隻有從工農兵出發,我們對於普及和提高才能有正確了解,也才能找到普及和提高的正確關係。毛澤東同誌一針見血地指出融合“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提高”,為普及和提高的關係指明了方向。
(三)人類的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文學藝術的源泉從哪裏來?這個問題是文藝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文學藝術的重大問題。對此,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指出:
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革命的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
毛澤東同誌在該文中強調指出:
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所以,毛澤東同誌諄諄告誡:
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
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的、最豐富的源泉中去。
(四)文藝創作的目的是什麼?
文藝創作的目的是什麼,這同樣是文藝創作的重大問題。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已經對這個問題作了明確的答複,即融合為了“推動曆史的前進”,對此,毛澤東同誌作了具體的闡述-
革命的文藝,應當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幫助群眾推動曆史的前進。例如一方麵是人們受餓、受凍、受壓迫,一方麵是人剝削人、人壓迫人,這個事實到處存在著,人們也看得很平淡;文藝就把這種日常的現象集中起來,把其中的矛盾和鬥爭典型化,造成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就能使人民群眾驚醒起來,振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走向團結和鬥爭,實行改造自己的環境。
文藝的作品目的是為了鼓舞人,為了推動曆史前進。因此,就應該多寫光明。毛澤東同誌指出融合許多小資產階級作家並沒有找到過光明,他們的作品就隻是暴露黑暗,被稱為‘暴露文學’,還有簡直是專門宣傳悲觀厭世的。相反地,前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文學就是以寫光明為主。他們也寫工作中的缺點,也寫反麵人物,但是這種描寫隻能成為光明的陪襯,並不是所謂‘一半對一半’。
反動時期的資產階級文藝家把革命群眾寫成暴徒,把他們自己寫成神聖,所謂光明和黑暗是顛倒的。隻有真正革命的文藝家才能正確地解決歌頌和暴露問題。歌頌和暴露也即光明和黑暗的正確處理是文藝創作的重大原則。
對此,毛澤東同誌指出:
一切危害人民群眾的黑暗勢力必須暴露之,一切人民群眾的革命鬥爭必須歌頌之,這就是革命文藝家的基本任務。
二、現代美學思想
以毛澤東的美學思想為代表的現代美學思想是思想美與藝術美的統一。首先,毛澤東同誌強調思想美來自生活美、大眾美,突出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源泉,也是文學美學的淵源。毛澤東同誌非常強調“真、善、美”,如融合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一文指出“真、善、美”是文藝審美的標準。
如:
人們曆來不是講真善美嗎?真善美的反麵是假、醜、惡。沒有假、醜、惡,就沒有真、善、美。毛澤東同誌提出“反對黨八股”對文藝從僵死的教條主義的狀態解放出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毛澤東同誌指出融合“語言無味,像個癟三”是黨八股的一大罪狀。“反對黨八股”給文藝界注入了清新的風,對文藝提倡實事求是,生動活潑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這就是說,毛澤東的文藝批評準則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文藝美是必不可少的形式美,但思想美是起主導作用的。
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是毛澤東文藝批評的最高準則。毛澤東同誌1958年3月,在中共中央成都工作會議上對這一精神作了講話,毛澤東同誌指出:
中國詩的出路……內容應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對立的統一。
也即是革命現實與革命理想的統一,這也是革命的文藝審美的最高準則。也是毛澤東同誌提出的文藝批評標準的宗旨。即融合“文藝批評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政治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這兩個標準是形式與內容的辨證的統一,是不可以割裂的。毛澤東同誌提出的這一標準,開創了我國現代文藝批判的發展方向。
三、現代文藝方針
現代文藝方針是毛澤東同誌提出融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旨在強調弘揚主旋律的前提下,還必須鼓勵百花齊放的精神。
這是毛主席在1957年《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這篇文章提出的這一英明論斷,對繁榮文藝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精神,毛澤東同誌在上述文章指出融合“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
毛澤東同誌的“雙百”方針發表後,在文藝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藝術家、科學家們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準備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信心百倍地去進行新的創作。
毛澤東同誌還反對用行政去幹擾,否則,會“有害於藝術和科學的發展”。
總之,毛澤東同誌的“雙百”方針是我國社會主義文藝的一項重要方針,對我國文化藝術的繁榮昌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辭》提出融合“在新的曆史時期如何繁榮文藝事業的問題標誌著在改革開放的時期,中國文學藝術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鄧小平同誌指出融合
我們要繼續堅持毛澤東同誌提出的文藝為最大多數人民群眾、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在文藝創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在文藝理論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即鼓勵文藝在新的形式下要有新的百花齊放。
鄧小平同誌要求廣大的文藝工作者,做到:
要始終不渝地麵向廣大群眾,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力戒粗製濫造,認真嚴肅地考慮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糧貢獻給人民。鄧小平同誌還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努力做到:提高文學藝術水平,創造出無愧於我們偉大人民、偉大時代的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和表演藝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