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東方,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古老而燦爛的中華文化,閃爍著五千年文明的輝煌。
那一批又一批的考古成就,一次又一次地震驚世界,證實了中華文化的燦爛。
這一民族文化,曾經為中國及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華文化,又像一座美麗的百花園,盛開著各種璀璨的花蕾,繁花似錦。
偉大的文化,孕育了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個百折不撓的民族,這個民族正在騰飛。
1.裴文中發現了北京人
1929年12月21日晚7時,這個震驚世界的時刻,中國考古學家裴文中發現了北京人的頭蓋骨,從而推翻了西方學者斷言中國的文化史隻有公元前七、八千年的曆史,以及中國談不上石器時代存在的箴言。“北京人”的發現為“從猿到人”的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2.發現雲南元謀人
1965年5月1日,雲南元謀縣那蚌村九龍口出土兩枚人齒化石,元謀人的發現向世界宣告,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距今至少在一百七十萬年前就已經有我們的祖先在這裏生活了。也許他們正是黃種人的祖先。
3.仰韶文化出土
1921年西安半坡彩陶的出土,把中國的文明時代又提早了幾千年,這些美麗的有各種絢麗圖案的彩陶器是中國人六千年前即已進人了文明時代的鐵證。
4.發現甲骨文的前身
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刻畫的符號,標誌著距今六千年前我國已進入符號文化時代,代表著早期華夏文明的搖籃。
5.王懿榮發現甲骨文
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從中藥龍骨上發現了舉世矚目的甲骨文,從而向全世界宣告,至遲在三千年以前中國已經有了係統的文字。這些龍骨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揭開了中國文明史的序幕。
6.安陽殷墟出土司母戊鼎
1939年安陽殷墟出土司母戊鼎,這一件中國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鼎向世人證明中國古代以九鼎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同時也展示了中國青銅文化的輝煌。
7.發現人類的祖先就在中國
1995年5月中旬,在石家莊召開的全國性關於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學術研討會議上,傳來一個舉世震驚的消息——江蘇省深陽市上黃鎮一帶發現了大量古動物化石說明:人類的祖先就在中國,上黃是人類的搖籃。
上黃發現的是一個龐大的古動物群。截止到目前,上黃動物群就發現五十餘種哺乳動物化石。這說明,在四千五百萬年以前,上黃是一個森林茂密、食物豐富的花果山,非常適宜各種古動物的生存。
60年代以來,由於早期高級靈長類在北非(埃及和阿爾及利亞)的發現,人們一直以為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級靈長類起源於北非。而上黃動物群中發現的高級靈長類的生長時代比北非的要早800到1000萬年。
8.孔子整理《六經》
公元前551年,距山東曲阜城東南25公裏的尼印山上,誕生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級文化聖人——孔子。孔子整理了《易》、《詩》、《書》、《禮》、《春秋》、《樂》六經。從此,中國傳統文化得以相傳,孔子的誕生意味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開創了新紀元。尤其孔子“有教無類”的口號,打破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翻開了中國教育史上光輝的一頁。
9.浩如煙海的中國書籍
中國的書籍,浩如煙海,茫茫無邊……,是中國五千年文化長河的總彙聚,一部部閃光的巨著燦若繁星,既是中國人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對世界人類最輝煌的貢獻。
10.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易經》
與《聖經》、《古蘭經》、《吠陀》齊名的《易經》是中國古代三千年智慧的結晶,其光輝燦爛足以使日月暗淡。《易經》宛如東方地平線上升起的一顆啟明星,光芒萬丈。《易經》既是中國傳統文化長河的總源頭,又是中國哲理思維的總根源。從此哺育著中國諸子百家思想的茁壯成長,又為儒、道、佛的紮根奠定了基礎。經過孔子“韋編三絕”的努力後,《易經》成為了諸經之首,百家之溯,對中國思想文化的承前啟後起到了樞紐的作用。證實了“光明來自東方”的曆史事實。
11.東方思維的燈塔——《易傳》
《易傳》這一部高度集中了中國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的巨著,是東方係統思想的燈塔,誕生於春秋戰國之際,照亮了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道路。《周易》“自強不息”的人生觀幾千年來鑄造了東方人的精神氣質。
12.劃時代的巨著——《論語》
中國曆史上劃時代的巨著《論語》的問世,奠定了中國古代以仁義為核心的倫理基礎,為中國倫理風範、精神情操的鑄造起到了可與“日月爭輝”的作用。從此為中國不受宗教傳統控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