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殿宇參差碧落中——懸空寺(1 / 2)

遊恒山,你不能不去“懸空寺”。那危樓高懸,寶閣淩空的朱紅古刹,會使你大飽眼福,叉讓你驚心動魄。你登樓俯瞰,如臨深淵;你穀底仰觀,如視彩虹;你隔穀遙望,如觀壁間雛風。你在寺的桟道絕壁上,能看到“公輸天巧”這四個形容古寺建築技藝的大字;你在寺的壁崖上,還可看到千百年前文人騷客的詩刻:石壁何年結梵宮,懸崖細路小溪通。山川繚繞蒼冥外,殿宇參差碧落中。殘月淡煙窺色相,疏風幽籟動禪空。麵對此情此景,你會想起一位名叫淩淩的旅遊者寫的“觀後惑”。

“這寺,和粗獷的燕北大山比,顯得太纖巧了,宛如一座精巧的五彩浮雕。但它又具有感人的力量,隻看一眼,哪怕一瞥,內心就會感到一種力的衝擊,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或表達自己的感情。這個建築群是不朽的傑作,是巧與力的結晶,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膽量的見證。”

你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的讚歎之聲:“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觀!”

據說就連唐朝著名的詩仙李白,在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雲遊恒山,見到懸空寺時,還得多飲了好兒大杯酒,並乘著酒興,在懸空寺北,現在的太白祠附近的左崖上,題寫了“壯觀”這兩個巨大如鬥的字,來讚美懸空寺。而後,又有人寫詩《詠太白壯觀二字墨刻》雲:蒼崖恍惚蛟螭走,壯觀二字大如鬥。李白當年恒嶽遊,自喜名山落吾手。平沙浩浩黃雲開,雁門龍首青崔嵬。遙想真人下天際,放筆萬裏秋風來。

這令人歎為觀止的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南五公裏處,是北魏晚期約公元6世紀)開始興建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曆史。全寺共有大小殿堂樓閣四十間,整個兒懸掛在恒山的金龍口崖峭壁之上。這四十處廟宇閣樓又分三組。一進山門,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一座雙層樓閣,院內有兩座危樓南北對峙,這對峙的危樓既是碑亭,又是門樓。這組建築以三官殿為主體,是道教的天地。所謂三官殿,就是供三官的殿堂。那麼,什麼是三官呢?三官是指天官、地官、水官三神。說起這三官,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古時候,有個叫陳子禱的人。他不僅相貌英俊,還聰明博學。龍王的三位公主同時愛上了他,並同他結為夫妻。婚後,三位公主生了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都神通廣大,法力無邊,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從小他們才藝超群,便分別封他們為天官紫微帝君,主管賜福;地官帝君,主管赦罪;水官暘穀帝君,主管解惡。道教曾經有這一說法,還專門建宮觀來祭典他們。

接著三官殿的,是“三聖殿”。這裏是釋迦穆尼的“佛國”。隻見佛主端莊坐,兩旁弟子拱手侍立,給人一種肅穆的感覺。

最後是“三教殿”。在這個殿堂裏,中國的儒家鼻祖孔子、道家的祖師爺老子與西方的佛主釋迦牟尼同堂共室。他們神態自然,栩栩如生。

也許有同學要問:“龐大的恒山,哪兒不能修建一座廟宇,為什麼偏在這懸崖峭壁上建築古剎呢?”

據說,古時候,這裏年年暴發山洪,百姓被大水衝得無家可歸,無糧可食,無衣可穿。人們無奈,隻好向神靈祈禱,求神靈保佑他們平安度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