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古國,中原腹地。距古都城南,四五十餘裏,有山名曰太興山。
太興山,高愈八百丈。山體主要由香爐峰、東臘台、西臘台、天門峰、無量遙和望主峰組成。
其山山勢陡峻,難於攀登,奇峰勝景,數不可數。身居華山之險、黃山之秀、青城之幽、昆侖之雄。自古為道門祖庭勝地,有“武當金頂太興山”之稱。
山間樓閣殿宇眾多,沿山有八宮、一觀、七殿、九洞、兩樓、兩庵及寶豐、慈恩兩寺。大多都已破敗,平常雖人跡罕至,但仍不失古樸。
某日,有男自東方而來,步履維艱,麵露戚色。
此公,名曰景寧,家住鄰鄉,湯泉古鎮。少時聰慧,中年多厄。身無顯赫之名,家無百萬之財,勞苦一生,**絲一個。
去歲,臨近峪中遊玩之時,山洪突發,妻兒老小,具無影蹤。合家十去其九,但留景寧一人。
時久。視室思人,良心難安。孤苦無依,心懷死誌。隨至祖先墳前,清掃祭奠,取生者之死意,告亡者於靈前。後,散盡家財,閉起門院,孤身一人,來至太興山前。
景寧用時半日,穿南天門,經八仙庵,上大天梯,踏瑞雲殿,過五龍宮,始至“終南第一峰”。
至此,已近山頂,景寧感身體疲憊,需歇息片刻。站在山間平台,景寧起身抬頭,目及四方,隻見近山綠樹高聳,紅葉爛漫,遠山峰巒迭嶂,層林盡染。大自然之美麗炫彩,盡現眼前。
未幾,繼續攀登。此時需手足並用,方可前行。前方三座石庵小廟,沿山脊依次而立,打眼望去,遙遙欲墜。
欲上天外天,還有五道關,此處即被人稱為“過天”的地方。
民謠:“天外天峰絕命關,五大天險在此間。鷂子翻身頭道關,人人見了心膽寒。猴子抱樁二道關,老君犁溝上下難。鐵板橋前鐵箍頭,回心石前魄飛天,果老騎驢是天險,好漢一去不回還”。
景寧翻過山梁,越過猴抱柱,爬上老君犁溝,磨過騎驢石,膽戰心驚之下,終達天外天峰頂。
峰頂有三個巨石相疊,石頂平坦,一鐵廟兀立其上。此處即名曰“岱頂”,為太興山之巔峰。
鐵簷鐵檁鐵圍牆、鐵脊鐵瓦鐵獸頭。此鐵廟全鐵鑄造,約莫三尺方圓,重達一噸。廟內奉有老君像,然而時久已無煙熏。
景寧思想,此行即借寶地一用,還需在此拜上三拜。隨後,自腰中取出三香,名曰中華,火燃煙起,聊表寸心。
寧立於廟前欲拜,忽覺廟頂一獸頭似乎有異,疑遭雷擊,東倒西歪,有礙觀瞻。即上前,欲扶正,不料反掉落,其內落下一名牌,大約小兒掌。
名牌色如墨漆,無有鏽蝕,製作精美。取手觀之:正有山川日星,瓊樓玉宇;反有古樸文字,炫麗紋環。詳查,無有下落,隨手放於胸前。
安好獸頭,重整衣冠,鄭重其事,景寧拜了三拜。
景寧轉過身,獨立在山巔之上,遙望四方。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嘉午台、雪瓦山,太白山、雲台山,眾山橫亙豎戳,連綿起伏。一座座巨大的岩石之峰連成一排巨石城垣,在滿山雲霧籠罩之下,似一條巨龍在大地上飛舞盤旋。
景寧哀山河之壯美、歎絕世而孤立,念天地之悠悠,獨蒼然而涕下。
思親良久,日已黃昏。孤苦伶仃,生無可戀。景寧再無他想,至淵前縱身一躍,白雲蒼狗,大夢誰知。
然,豈不知在上山之時,胸中皮膚劃破,胸中名牌浸血,已起變化,死生之時,牌現神光,天地之間一暗複明,景寧再無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