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後記 感謝幫助過我的朋友(1 / 2)

這本書並不令自己滿意,也許也不能令讀者滿意。

之所以出這本書,是想給自己一個交待,給父母朋友一個交待。買了此書,又覺得後悔的朋友,我向你們致歉。

在高中一次暑假跟母親在地裏鋤草的時候,母親問我,將來想做什麼職業?我說作家。母親放下鋤頭,歎了口氣,說,文學是不能當飯吃的。之後我們陷入沉默。一直到現在,我沒在母親麵前提到文學兩個字,但在我心裏,一直在堅持著這個夢想。

在朋友麵前,我從未說我的夢想是當一名作家。這個稱謂現在在很多人眼裏已經成為了貶義詞,但在很多真正熱愛文學的人眼裏,她是神聖的。

在文學這條路上,我走得很艱辛,但幸好還有很多朋友互相攙扶著一起上路。大學裏我們幾個熱愛文學的朋友一起被稱作“槐蔭六子”。李德南讀了哲學研究生又想考文學博士,南岩在詩歌界幹得風生水起,陳佩出了一本散文集後做良妻賢母去了,宋客和鄒金良都是鄉村教師,一有空就擺弄下博客。

而我,在各大城市顛沛流離,體驗底層生活。除了對我的家鄉充滿熱愛外,我對城市每個底層生活的人都感覺親切。生存在這個社會,大家都不容易,買菜的時候,坐摩的的時候,很少還價,雖然我不怎麼富裕,但我覺得他們也不容易。

江湖有很多大佬,我的這本書,就得感謝這些大佬。

比如老七(作家韓龍)

老七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名人。那會兒他的處女作《差生》剛上市。我沒買到書,因為我所在的小鎮連家書店都沒有。我在老七博客裏讀了一部分連載,讀完後我對著老七的博客說,此後,我是你粉絲了。那時候老七並不認識我,我也沒主動找老七交流,雖然很想跟他成為朋友,但那時我是個無名小卒,高攀不上。後來老七看到我寫的幾篇小說,主動跟我交流了一下。原來生活中的老七很隨和,不像文字中牛逼閃閃的讓人望而生畏,此後我們就成為好兄弟。

老七的作品裏,我喜歡《差生》和《黑煙》。老七來長沙的時候,雖然我們並沒有很多的時間交流,但我知道,老七在浮華的北京,並不顯得浮躁,所有的欲望和誘惑都改變不了他對文學的信仰。在新生代作家圈裏,老七將舉足輕重,必定會成為一個拔尖的人物。

而我,在這浮華的城市總顯得無所適從。雖說有不少朋友看好我,但我自己都有些不看好自己。老七鼓勵我多次,讓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認識老七後,我在江湖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

現在這本書,全靠老七跟出版社張羅,不然,出不出得了,還是個問題。

比如老刀(佛山文刀)

老刀是我的兄長,也可稱作我的老師,或者父輩。老刀對我小說的認同,極大地提高了我對文學的自信。老刀說帶我去佛山,想一起辦本雜誌《狠文學》,並且暫時安排我在一家托管所做老師。我忽然從一個民工轉變成老師,顯得無所適從。我普通話不好,嘴巴也不好使,做老師壓力很大。我不想做了,背著老刀辭職了。直到離開佛山,坐在汽車上,才跟老刀打電話,說我要走了——因為我不想老刀為我的工作操心。

我的離開對老刀打擊很大,超過我的想象,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