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氣與文筆

開篇之前,我想先打個招呼:如果你不喜歡胖姑娘的故事,如果你隻喜歡《山楂樹之戀》裏老三那樣的偉大情人,如果你隻愛看令人唏噓淚下的生離死別,如果你看故事就是為了對人物進行道德審判,那麼請你現在就打住,該幹嗎幹嗎,別抱著一腔幻想喜滋滋地跟讀,然後發現與你期盼的大不一樣,於是說些“艾米江郎才盡了”,或者“艾米的文筆越來越差了”之類的話。

什麼叫“才氣”,什麼叫“文筆”,我在這裏從寫故事的角度簡單說說這兩個詞的意義和用法。

所謂“才氣”,就是構思,也就是編故事。

會編故事的人,可以編出引人入勝的故事;不會編故事的人,編出的故事漏洞百出,幹巴無味。會編故事就叫“有才氣”,不會編故事就叫“沒才氣”。以前能編出引人入勝的故事,後來越編越不引人入勝了,就叫“江郎才盡”。如果編出的故事從來就不引人入勝,那就不叫“江郎才盡”,而是根本就沒才氣。

一般來講,會編故事的人也就會講故事,因為人是用語言思考的,編故事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腦子裏講故事的過程。如果一個人能在腦子裏編出一個吸引人的故事,那麼她也就能用文字寫出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講出的故事不吸引人,那一般都是因為她在腦子裏就沒編出一個吸引人的故事來。

有沒有人隻會編故事,但不會講故事呢?

還是有的,兩種可能。

一種是故事的梗概還是編得很奇巧很吸引人的,但因為不懂得選材和組織,講的時候事無巨細,全都流水賬一樣地講出來,結果搞得不吸引人了。

當然,這也可以歸結為不會編故事,就看你把選材和組織歸在哪裏了。如果歸在“編故事”裏,那麼不會選材就叫不會“編故事”;如果歸在“講故事”裏,那麼不會選材就叫不會“講故事”。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某個人所經曆的生活本身夠離奇,夠驚豔,夠感人,但這不等於她會編故事,因為故事不是她構思的,而是生活造成的。至於她本人能不能引人入勝地講出來,那就看她的造化了。

我寫故事,基本不需要“構思”這個環節,因為我寫的故事並不是我編出來的,而是別人提供的。我所做的,隻是選材和組織,什麼寫,什麼不寫;什麼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詳寫,什麼略寫;等等。

如果你看了《山楂樹之戀》後說我很有才氣,而看了《夢裏飄向你》之後說我“江郎才盡”,我就知道你其實是個不懂寫作的白癡,因為這兩個故事的“構思”部分都是由生活來完成的,而不是我編出來的。生活中老三死了,所以他在故事裏也就死了;生活中徐教授沒死,那他在故事裏也就不會死。

我對這兩個故事所做的,就是選材和組織,而我使用的都是同樣的方法:圍繞題目,從後往前推,與故事發展或人物刻畫有關係的情節就寫,與故事發展或人物刻畫沒關係的情節就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