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的最初印象
若幹年前
雲向西神秘地移動
炊煙在夕陽下退去
村莊的輪廓顯得遲鈍而不可捉摸
父母的話題在灶間升起
關乎牲畜和蔬菜
關乎播種
關乎明晨出工的具體
雜物間的
鋤頭鮮活
露出它猙獰的笑
籮筐,畚箕,水桶與什物
擠壓在角落喘氣
草帽積有汗漬的氣味
父親把它掛在不起眼的門後
水缸剛滿
浸透一半的瓢舀
上下起伏
猶如
村姑輕柔的情懷
當天空終於拉上黑色的帷幕
煤油燈被母親艱難的手撥亮
把餘暉照進方圓幾尺之內的貧窮
不知誰家的
收音機亮起嗓子
翻唱《紅樓夢》中最為糾結的一段越劇
村莊也隨之縮小為幾盞昏暗的燈罩
老街
那些咳嗽、洗漱、門栓的拉動聲
不是真正的原因
我過早地醒來
隻是害怕過早地死去
而陽光、雨水、綠色
隻是我的形容詞
我是最末的一個
留著七分頭和山羊胡須
這並不意味著與時代的決裂
在街的拐角處
一個老人
已搭建好他的塑料棚
用發亮的皮帶打著鋥亮胡須刀
他的眼,飛越過三三兩兩的人群
守望著他的第一位客人
消失的遠山
2011年4月30日晨
那些滿眼的綠不見了
那移動的背影不見了
那蜿蜒陡峭的路不見了
那些漂流的源頭不見了
那些往事不見了
這不是地殼的一次運動
也不是火山的肆意
更不是愚公的一次衝動
不會懷抱疼痛
隻有徹骨的呼嘯
和撒向滿天的灰蒙
是誰用馬達插進你的胸膛
而又分解了你的軀體?
我隻是奢望
用這山的樹木來洗淨城市的肺和焦慮
羊兒春天能盡情撒歡
鳥兒冬天不再飄零
我不禁
淚流滿麵
村誌
——歧化村村誌
是越人的後裔
是堇子國的流民
在縣誌上
得以考證
我決定跟我女兒講講關於
村莊的身世
我的村莊
土地肥沃
我的先民
依水而居
自乾隆十六年王姓自塘溪遷入
自乾隆六十年盧姓自餘姚花園遷入
而關乎我的族史
卻無從追溯
可以揣測
我的祖先們
他們可能來自一場戰爭動亂
瘟疫
或更多的是貧困
就像村莊裏百餘個姓氏
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
沒有領導沒有組織
沒有最後的終結者
鄉民們用自製的農具
抗洪般
驅逐倭寇至外海
最終倭寇棄兩三具屍體
倉皇而逃
而村民受傷者寥寥
這段村莊的曆史
作為輝煌史
經過幾代人的相傳
得以保存
而
最終以木匾的形式
懸掛在村東小廟的
牆壁上
少年紀事
母親的目光叮嚀
煤油燈周遭的暈光
一圈一圈
含著祥和的圓
一針一線
溫和地撚住我撕開
的上衣褂
遮住膝蓋的那部分
生產隊長嚴厲的口令
擠走了母愛
卻換回了自由的童年
貧困日漸加重,稻穀般
堆在曬穀場裏
多日前
父親已出海
希望懸在暗紅色的桅杆裏
突然的風雨夜 星光消亡
窗外的黑夜令人迷茫
擔憂寫在母親的遲疑裏
而我
支起下巴
想象明天
園子裏的風是如何把滿樹的
青澀的梨頭拎起來
拋得滿地皆是
但在記憶裏心靈深處
父親的每一次回歸
都是一次珍貴的抵達
不管
他是否捎帶上我喜歡的零食
懺悔
我該對天空說些什麼
兒提時失手的彈弓
射出雛燕細微的哀叫
遮蔽了正午的日光
我該對農村說些什麼
生產隊的廣播犁出春天的希望
一對偷情的男女死於憤怒的
農鋤下
我該對河流說些什麼
兒時的玩伴失足溺水
驚恐中
我竟然失語於
泛紅的波光裏
一位母親的哀號掩埋了夜色
而如今
我已為人父
我該對女兒說些什麼
是她的任性
還是我深夜的遲歸
濕潤了她日漸陌生的
想念
黎明,黎明
父親頌歌
——給一位即將離去的父親
這是 他
最後的一個秋天
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
尤其的漫長
暮色已陷入他身體
最疲倦的那一部分
此刻
在故鄉的村落裏
他走過水塘邊
山坡上的一塊凹地凝視
遠處的天穹
輕輕地握緊樹的手
用他漸枯竭的光
鐫刻他一生的座右銘
昆蟲在不知名的角落
散發著迷人的氣息
遠處的紫葡萄
彌留在偶然的綠葉後
他確信
他栽下滿山的鬆樹
有著一百年的滄桑
有著一萬年的綠
而橘子
正綻開金黃的笑靨
躲在慌張的樹葉背麵
從容的炊煙推開籬笆
升起,揭開一個村莊塵封已久的
記憶
母親呼喚
他的小名
從村口傳來
從他熟悉的院落傳來
他
仿佛
看到一群雞從草場邊
圍攏
父親憶
父親
我尚未準備好
你就已離去
你站奈何橋上
神情肅默
卻暗含喜悅——這是你
浮塵中的模樣
我已淚水盈盈
相信這是天地間最滂沱的雨
父親
西方往生咒想必菩提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