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後記(1 / 1)

這部《比較文學概論》教材,是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之約稿而編寫的。近年來,我已經編寫了好幾部比較文學教材了,其中《比較文學論》以繁體字在中國台北出版(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初版),《比較文學學》作為研究生教材出版(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初版),《比較文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初版)被評為國家級精品教材和教育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在此基礎上再寫一部比較文學教材還有沒有意義?我猶豫再三,延宕日久,一直沒有動筆。然而,終於擋不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編輯的不斷催促,不得不下決心實施編寫計劃。既然要編寫,就不應當重複以前的教材,總得有一定的新意,否則不如不編。思考多日,決定將此書編成一部簡明比較文學教材,正文內容盡量寫得少一點,寫得簡明易懂一點,留出篇幅來添加參考例文,形成一部簡明教材加比較文學讀本,加強學生的文本閱讀,讓學生從參考例文中學到更實在的東西,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學習與理解。我認為,這也許是比較文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隻可惜篇幅有限,參考例文不能選擇太多,教師和學生可以從書末的附錄中再自主挑選一些參考例文,相信一定大有收獲。

協助本教材編寫的是我的四位博士生:楊一鐸(第一章)、劉延超(第二章)、楊浡偉(第三章)、柳星(第四章),此外,郭雲編寫了附錄,塗慧和馮欣也做了許多整理工作,感謝他們辛勤地查找資料和認真地編寫。更要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編輯劉汀、翟江虹,沒有他們堅持不懈地“催促”,就沒有這部教材的誕生。

曹順慶,2010年孟夏於成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