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2 / 3)

為什麼飛機適合在平流層飛行?從對流層頂部到約50千米高度範圍內的氣層,稱為平流層。平流層的氣流以平流運動為主。平流層的上部熱,下部冷,大氣穩定,不易形成對流,空氣垂直運動不顯著,飛機飛行時不會產生擾動,利於飛行安全。

90.為什麼在地球的南北極有極晝和極夜現象?

所謂極晝和極夜,是指在一天24個小時之中都是白天或黑夜。極晝極夜,是在地球南北極地區才有的自然現象,那麼,為什麼在南北極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地球是傾斜旋轉的,這就意味著在地球的極圈內可以全部都被太陽照射到。當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朝北半球移動,北極點附近就能全天接受到太陽的照射了,於是就會出現極晝的現象,而此時的南極會出現極夜的現象;等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又移到了南半球,南極點附近就會出現極晝現象,而北極會出現極夜現象。

每年南北兩極,極晝極夜交替出現。晝夜交替出現的時間是隨著緯度的升高而改變的,緯度越高,極晝和極夜的時間就越長。極圈到極點之間,越靠近極點,極晝極夜的時間長度越接近半年,越靠近極圈,極晝極夜的時間長度越接近一天。也就是說,在極圈內的地區,根據緯度的不同,極晝和極夜的長度也不同。在南極地區,隨著緯度降低,極晝和極夜出現的時間均變短,在極圈上,極晝與極夜均隻出現一天。

從陰曆上看,每年極晝極夜何時出現?從陰曆來看,每年3月21日到9月23日,北極點出現極晝,南極點出現極夜;每年9月23日到第二年3月21日,南極點出現極晝,北極點出現極夜;每年6月22日,北極圈上出現極晝,南極圈上出現極夜;每年12月22日,南極圈上出現極晝,北極圈上出現極夜。

91.北極和南極哪裏更冷?

眾所周知,北極和南極都是常年被冰雪覆蓋的世界,那裏天寒地凍,常年都處於低溫之中。那麼,到底是北極更冷還是南極更冷呢?下麵,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

事實上,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極。南極如同地球上的大冷庫一般,平均有2000米厚度的冰覆蓋在南極的陸地之上。假如南極的冰雪全部融化,包括紐約、東京、倫敦等大城市在內的許多主要城市都會被淹沒。

南極整年都有狂風吹來吹去,尤其到了冬季,暴風雪更是沒有停歇的時候,最低氣溫曾達到-89.6℃,即使是在夏季,南極也非常寒冷,人們無法在那裏正常生活。

北極雖然也很冷,但因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要比南極溫暖多了,這也是北極有人居住的一個原因。北極有北冰洋,很多大小不一的冰山就漂浮在北冰洋之上,而且冰山在水下的部分要比水麵上看到的大得多。

北極的冬季平均氣溫在-30℃到-40℃之間,而南極冬季的平均氣溫在-30℃到-70℃之間。

如何預防凍瘡?

凍瘡常見於冬季,因氣候寒冷引起局部皮膚反複紅斑、腫脹性損害,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水皰、潰瘍,等氣候轉暖後凍瘡會自行消失,但容易複發。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預防凍瘡的生成:

1.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應對寒冷的適應力。

2.注意保暖,不要穿過緊的鞋襪。

3.受凍後不要馬上用熱水浸泡或接近熱源取暖。

4.如凍瘡反複發作,可以在入冬前用亞紅斑量的紫外線或紅外線照射局部皮膚,以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

92.南北磁極出現過倒轉嗎?

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作磁極。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它也有兩極,這兩個磁極的位置與地球的南極和北極很接近。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地球的南北磁極是固定不變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從地球誕生到現在,確實發生過南北磁極互換的情況,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磁極倒轉”。

自人類史以來,從未發生過磁極倒轉,但是根據各年代地球岩石被地球磁場磁化的方向,人們得出結論:地球曾經多次發生磁極倒轉。僅在近450萬年裏,就曾經發生過兩次磁極倒轉。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地磁場方向發生變化呢?一些科學家認為,這與地球追隨太陽做環繞銀河係中心的運動有很大關係。還有些科學家認為,這種現象與巨大隕石的墜落有關。還有的科學家認為,這是地球本身發生變化的結果。但是,所有的這些觀點都沒有充分的證據,在世界範圍內對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還沒有達成共識。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家能夠為我們解開謎團。

磁鐵的南北極如何定義?磁鐵無論大小都有兩個磁極,磁鐵在隨意旋轉後靜止時,總是一個磁極指向南方,另一個磁極指向北方。指向南方的叫南極,簡稱“S”;指向北方的叫北極,簡稱“N”。同性磁極相互排斥,異性磁極相互吸引。

93.指南針在南極點上會指向哪個方向?

指南針在地磁的作用下,可以指示南北方向。如果將指南針帶到南極點上,它會指向哪個方向呢?

其實地磁的兩極與地理的兩極並不重合。我們平時所說的地磁場是指南北磁極,而不是南北極點,地磁軸線和地軸之間存在11°的角度。南磁極位於南極點東北方約1600千米處,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指南針指的並不是真正的南方,而是南磁極的方向。

那麼,指南針在南極點和在南磁極分別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因為南磁極在南極點的東北方向,所以如果將指南針放在南極點上,其指針就會指向東北方向。而如果將指南針放在南磁極上,因指南針會失去水平的拉力,所以不會有固定的指向,指針會自由旋轉。

指南針在北極的情況與在南極的情況一樣。如果將指南針放在北極點,指針會指向南磁極的方向。如果將指南針放在北磁極,指南針就會自由旋轉,沒有固定的指向。

怎樣利用身邊事物快速辨別南北?

利用太陽:冬季日出位置是東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東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

立竿見影:在地上垂直樹立一根竿子,上午影子指向西北,下午影子指向東北。影子最短時是正中午,這時影子指向正北方。

利用星星:以北極星為目標。首先找勺狀的北鬥七星,以勺柄上的兩顆星的間隔延長5倍,就能在此直線上找到北極星,北極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94.為什麼兩極地區沒有地震發生?

地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據統計,地球上每年要發生1500萬次左右的地震,而其中能被人感覺到的,每天有100次左右。但是,這麼頻繁發生的地震卻一次都沒有在兩極地區出現過,這是什麼原因呢?

科學家認為,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於,岩層在地應力的長期作用下會發生傾斜和彎曲,而當地應力超過了岩層所能承受的範圍時,岩層就會發生斷裂,使岩層內巨大的能量在短時間內全部釋放出來,這樣就產生了地震。

在兩極地區,冰雪覆蓋的麵積大,且冰層厚度大。由於冰層的壓力,其底部幾乎處於“熔融”狀態,同時由於冰層麵積大且重,在垂直方向產生強烈的壓縮,而這種冰層形成的巨大壓力,與地層構造的擠壓力達到了平衡,因而不會發生傾斜和彎曲,岩層也就不會發生斷裂,所以就不會發生地震。

但有些專家認為,假如兩極的冰層融化,地下岩層就會因缺少壓力而發生傾斜和彎曲,到那時,在兩極地區就有可能會發生非常強烈的地震。

地震前動物有哪些異常行為?

人們對地震前動物出現的異常行為進行了總結,編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謠:

震前動物有預兆,群測群防很重要;牛羊騾馬不進圈,豬不吃食狗亂叫;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著小鼠跑;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麵惶惶跳;蜜蜂群遷哄哄鬧,鴿子驚飛不歸巢。

但是,動物的異常行為也有可能是除地震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這就需要我們根據經驗來判斷。

95.為何冬季的夜晚長,夏季的夜晚短?

冬季時,天亮得晚,天黑得早,夜晚的時間很長,而到了夏季時卻恰恰相反,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在北半球夏季時,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並在這個範圍內移動。陽光此時直射北半球,因地球的地軸是傾斜的,所以在夏季時,北半球受到太陽照射的範圍就更廣,白天時間就相對來說較長,相對的,夜晚的時間就會縮短。而在北半球冬季時,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就會變得晝短夜長。

有人說,在北半球冬季時太陽處於近日點的位置,即冬季時我們離太陽更近,那為何氣溫還那麼低呢?這是因為地球的溫度與太陽照射的角度有關。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陽光是斜著射過來的,北半球吸收到的熱量少,溫度自然就低了很多。

北回歸線在哪裏?北回歸線,是太陽在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離赤道最遠的位置,其緯度值為黃赤交角,是一條緯線,大約在北緯23°26′的地方。北回歸線的位置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在北緯23°26′±1°的範圍內變化。在課本中,粗略統計為23.5°。

96.地下也有四季變化嗎?

地球上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那麼在地下也有四季變化嗎?

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在地下3米深的地方,和地表上一樣,都會受到太陽的影響從而產生溫差。也就是說,在地下也會有四季的變化,隻不過地下的季節變化與地麵上的大為不同,其原因在於土壤不容易傳熱。

在地下3米深的地方,最熱的一天要比地麵遲來76天,而最冷的一天要比地麵遲來108天。也就是說,如果地麵上7月1日最熱,那麼地下3米深的地方,最熱的那天要等到9月底才會到來。

科學家發現,在地下深處是沒有溫度變化的,這是因為太陽的熱度沒辦法傳送下去。科學家做過這樣的試驗:將一個溫度計放在地下30米深的地方,這一放就是150年,每年都有人去觀察溫度情況,而溫度計上麵顯示的一直都是11.7℃。

地下深處恒溫也有其有利的一麵。由於地麵上最熱的時候,土層深處清涼爽快,地麵上最冷的時候,土層深處溫暖宜人,因此井水和較深的地下水是冬暖夏涼的。冬季,由於地底下比地麵上暖和得多,所以北方人把地窖作為儲藏蔬菜的良好場所。冬季,有些小動物如蛇、蟲等憑借溫暖的地下環境,能安全地度過嚴冬。

水銀溫度計能測量的溫度範圍是多少?水銀溫度計是一種膨脹式的溫度計,因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為356.7℃,所以它能測量-39℃到357℃範圍內的溫度。如果水銀溫度計不小心破損,一定要注意別讓其直接接觸人的皮膚。灑落出來的水銀可以用滴管、毛刷等收集起來,並用甘油覆蓋好,然後再往汙染處撒上硫黃粉,等無液體後(大約一個星期)即可清掃。

97.赤道附近也會有積雪嗎?

大家都知道,赤道附近屬於熱帶地區,如果說這裏也有常年積雪的地方,你會相信嗎?

在赤道附近,有一座海拔將近6000米的非洲最高的山,它就是乞力馬紮羅山。乞力馬紮羅山的輪廓非常鮮明,先是緩緩上升的斜坡,然後斜坡引向一個長而扁平的山頂。乞力馬紮羅山是一個真正的巨形火山口,它擁有一個盆狀的火山封頂。在炎熱的天氣時,從遠處向乞力馬紮羅山望去,能看到白雪皚皚的山頂仿佛飄在空中一般,讓人心曠神怡。乞力馬紮羅山的山麓氣溫有時能達到59℃,但其峰頂的氣溫常年保持在-34℃左右,因此它又有“赤道雪峰”之稱。

很久以前,乞力馬紮羅山一直披著一層神秘的麵紗,人們不敢相信在赤道附近竟會存在著一座被白雪覆蓋的山峰。居住在乞力馬紮羅山附近的坦桑尼亞人認為這座山非常神聖,有很多的部落每年都會到山腳下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

現如今,由於全球氣候變化和火山活動增強等因素影響,乞力馬紮羅山山頂的積雪正逐漸融化,上麵的冰川也在慢慢消失。研究人員發現,在過去的80年中,冰川縮小了80%以上,而在未來的10年內,山頂的冰雪有可能會完全消失。到了那時,“赤道雪山”的奇觀就徹底和人們說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