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所有彗星都會定期回歸嗎?
彗星由冰凍物質和塵埃組成,是進入太陽係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我們知道,有些彗星是有固定周期的,它們每隔一定周期就會到太陽附近做客,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彗星都會這樣定期回歸呢?
彗星在太陽引力的影響下做繞日運動,它們有的運行軌道與行星的軌道很不相同,有些是極扁的橢圓,有些甚至是拋物線或雙曲線軌道。軌道為橢圓的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陽身邊,稱為周期彗星;軌道為拋物線或雙曲線的彗星,終生隻能接近太陽一次,而一旦離去就永不複返,稱為非周期彗星。所以,不是所有彗星都會定期回歸。
由於彗星是由冰凍著的各種雜質、塵埃組成的,在遠離太陽時,它隻是個雲霧狀的小斑點;而在靠近太陽時,因凝固體的蒸發、汽化、膨脹、噴發,它就產生了彗尾。彗尾體積極大,可長達上億千米,而且形狀各異,有的還不止一條,一般總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延伸,且越靠近太陽彗尾就越長。當彗星過近日點後遠離太陽時,彗尾又逐漸變小,直至沒有。
彗星真的是象征著災害的掃把星嗎?古代人們認為彗星是災害的象征,這是因為彗星比較罕見,所以當時的人們認為彗星是個不祥之兆,而後來就逐漸成為災星的代名詞。彗星和災害並沒有必然聯係,把戰爭、瘟疫等災難歸罪於彗星的出現,是毫無科學根據的。
76.流星雨是指星星像雨一樣落下來嗎?
事實上,流星雨和平時我們看見的雨沒有任何聯係。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許多流星從天空中一個所謂的輻射點發射出來的天文現象。當流星數量特別多時,被稱作“流星暴”,但也隻是指一個小時的流星數量在1000顆以上,這樣的規模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可稱不上是“雨”,所以,流星雨隻是一種比喻,它不是指星星真的如雨一樣落下來。
有人或許對流星體、流星和隕星產生混淆,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流星體是太陽係中最小的成員,它們在太陽係中到處遊走,是分布在星際空間中的塵粒或細小物體。當流星體在地球引力下進入大氣層後,就會與大氣發生摩擦並產生光亮和熱度,最後在空中化為灰燼,就被稱之為流星。假如流星體足夠大,能夠落到地麵上,那麼,那殘餘剩留的部分就是隕星,也被稱為隕石。
摩擦力有什麼用途?流星體在進入大氣層後會因與大氣發生摩擦產生光亮和熱度。而摩擦力在人們的印象之中總是阻礙物體運動的,其實在有些情況下,摩擦力是有益的。我們在走路時,鞋底會對地麵施加向後的力,因摩擦而產生向前的作用力,我們才能得以向前行走;汽車也是利用輪胎與地麵之間的摩擦力才能行進。
77.為什麼流星進入大氣層會燃燒?
我們知道,當流星進入大氣層後會迅速地燃燒,最後會消失殆盡,那麼,為什麼流星進入大氣層會燃燒呢?
當流星進入到大氣層中時,其飛行環境就由真空變為大氣層。流星在真空中飛行時,其速度非常高,通常可達到每小時數萬千米,而當流星進入大氣層後,會與空氣發生強烈的摩擦,同時產生熱,引起高溫,從而發生劇烈的燃燒,並發出耀眼的光芒,流星也是在經曆這個過程時最容易被人們發現。
那麼,為什麼流星進入大氣層會被燒毀,而航天飛機回到地球時卻是安然無恙呢?原來,人們為了航天飛機在返回地球時不像流星那樣被燒毀,在航天飛機的外部設置了一層防熱層,當航天飛機進入大氣層時,這層防熱層會熔解並汽化,航天飛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將熱量轉移走的。
大氣層裏有哪些氣體?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78.1%)、氧氣(20.9%)、氬氣(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和水蒸氣。根據各層大氣的不同特點,從地麵開始依次分為對流層、臭氧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和外大氣層。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
78.為什麼後半夜的流星比前半夜多?
當我們夜晚看星星時,偶爾能看到在夜空中一閃而過的流星。但你是否發現,在沒有流星雨的夜晚,後半夜能看到的流星通常要比前半夜看到的多,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嗎?
其實,在沒有流星雨發生的時候,流星體都是大致均勻地分布在地球周圍的空間裏。如果地球不公轉,隻是靜止地懸浮在宇宙中,那麼不同時間裏從各個方向闖進來的流星數量應該大致相等。但實際上,地球不僅自轉,還在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圍繞太陽公轉。當地球在這些漂浮在太陽係裏的流星體間運行時,就好像一輛在雨中高速前進的汽車,而流星就像雨滴。在雨中開車時,車前擋風玻璃上的雨滴總要比後窗玻璃上的雨滴多得多。
前半夜,隻有那些速度比地球前進的速度快,足以追上地球前進步伐的流星體才能闖入地球大氣,成為流星。而且前半夜時,由於流星體是與地球同運行方向墜入地球,相對速度較慢,燃燒亮光較弱,還有一部分流星會因為光亮過於暗而無法被看到。
到了後半夜時,流星體是迎麵撞上地球,不僅數量多,相對速度也較快,因此更容易被發現。而且,後半夜的氣溫一般較低,溫度低的情況下,天空雲和霧很少,因此流星看得更為清楚。
在接近黎明時,地球會撞上的流星體數量相對整晚來說是最多的。從黎明到中午這段時間,流星也比較多,但因為是白天,陽光比較強,所以我們無法看到流星。
為什麼隕石的表麵是坑坑窪窪的?隕石在進入大氣層時,其表麵溫度可以瞬間達到上千度,在高溫的作用下,隕石的表麵會融化成液體,形成褐色的“熔殼”。在熔殼冷卻過程中,空氣會在其表麵留下印記,因此會形成那些坑坑窪窪。科學家經觀察發現,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隕石有20多噸,大約有2萬多塊,因大多數隕石上帶有地球上所沒有的礦物成分,所以具有很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79.有宇宙地圖嗎?
在外出旅行時,人們常會借助地圖來尋找目的地或是辨明方向。假如人能到宇宙之中旅行,也會有宇宙地圖供人們使用嗎?
事實上,天文學家已經繪製出了宇宙地圖。宇宙地圖與一般的星圖不一樣,它對宇宙中已經發現的所有天體的位置、定性和特點都進行了描述。
我們還能通過宇宙地圖了解遙遠星係的分布。通過宇宙地圖,我們會發現在宇宙之中有著數以億計的星係。如果將宇宙看成是一個半徑為1千米的大球,那麼銀河係則不過是一顆彈珠。而宇宙這個大球的實際半徑最少有900億光年。
近年來,科學家開始著手繪製宇宙3D地圖,這幅地圖耗費6年時間已經繪製完成了。科學家最新發布的這張開創性3D宇宙漫遊圖中,包含著2億多個星係和許多的黑洞,是迄今為止繪製的最大的宇宙地圖,覆蓋了夜空1/3區域。這幅地圖能幫助人們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組成,以及暗能量到底在宇宙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蟲洞是宇宙之中的蟲子所蛀的洞嗎?蟲洞這一說法,是由愛因斯坦及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假設的,認為透過蟲洞可以做瞬時間的空間轉移或者做時間旅行。愛因斯坦認為,蟲洞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也可能是連接黑洞和白洞的時空隧道,所以也叫“灰道”。然而,同白洞一樣,蟲洞到目前為止也未被證實確切存在。
80.怎樣才能與外星人取得聯係呢?
如果人們想聯係外地的朋友,可以通過打電話等方法交流,那麼,用什麼方法才能與外星人取得聯係呢?
聲音是無法留住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聲音也會慢慢消失。雖然聲音無法留住,但錄音磁帶可以將聲音保存好。假如地球之外的星球上有外星人生活,我們想與其取得聯係,可以試著通過錄音機將想說的話傳送過去。
科學家早在1977年就向太空發射了“旅行者1號”探測器,它被發射到了太陽係之外。這個探測器上裝有一張特製的唱片,它會不停地播放地球上錄製的50多種語言所表達的問候,此外還有多種飛禽走獸的鳴叫聲和各國古典音樂的片段,以及100多幅圖像。這個唱片是銅製鍍金激光唱片,被密封在一個特製的盒子中,能在宇宙當中保存10億年以上。如果“旅行者1號”被外星人發現,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聽到來自地球的問候聲。
我們能給外星人打電話嗎?2005年,美國的一家公司推出了一項非常有趣的星際電話服務,它給人們提供了一個電話號碼,任何人都可以撥打,打通了這個電話後,人們可以向外星人進行呼叫。到目前為止,打過這個電話的人倒是很多,但還沒有人收到過外星人的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