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十八般武藝之謎(1 / 1)

十八般武藝也叫十八般武器。但十八般武藝到底是指哪十八般?目前仍說法不一,最基本的有3種說法。

第一,根據舊版《辭海》的解釋,十八般武藝是“我國武藝之總稱也,相傳為戰國時孫臏、吳起所遺傳,分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鏜、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銅、錘、棒、柞。”所謂九長九短,是指九種長的兵器和九種短的兵器。這是曆代相傳的第一種說法。

可是,《水滸》第二回描寫史進每天請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經過半年,史進的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銅、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都學得精熟。這和曆代相傳的十八般武藝有些不同,特別是它換上了弓、弩、矛、錘都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這是第二種說法,而且也比較全麵。

第三種說法是,明代馬愈的《馬氏日抄》說:“已巳歲,北寇作難,官司招募勇士。山兩李通,行教京師,無人可與為敵,遂應募為第一。試其技藝,十八般皆能: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銅、十三錘、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頭、十七錦繩套索、十八白打。”明代謝肇製的《五雜俎》卷五,朱國幀的《湧幢小品》卷十二都從此說,清代褚人獲的《堅瓢集》更是完全本於《馬氏日抄》。

究竟哪一種說法更正確而全麵,目前還沒有定論。三種說法雖有不同,但其中絕大部分的武器都可以理解,隻是“白打”是什麼卻要費點考證。清代周亮工的《閩小記》卷上說:“武藝十八終以‘白打’為終,明乎其不持寸鐵也。”可見,白打就是赤手空拳地相打,也就是拳術。十八般武藝添上“白打”,自然是很重要的,隻有這樣,所謂武藝也才能更加全備,甚至還是一切武藝的基礎,不過它並不屬於兵器,隻能說“武藝”,不能說“武器”。

其實,古代武器中還有彈、匕首、飛鏢等等。《通俗文》說:“匕首,劍屬。其頭類匕,故日匕首,短而矛便用。”又說:“矛長丈八謂之稍。”這樣,所謂武藝就實在不止十八般,因而這個名稱也有問題。至於怎麼會成為“十八般”的,更是一個待破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