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洲秘魯納斯卡山穀的沙地上,有許多巨大的花鳥魚蟲圖案。有人把它稱為“人類奇跡”。這些畫出自何人之手?作於何時?至今還是個謎。
這些圖案由於太大,在地麵上無法辯明,隻有在空中鳥瞰或清晨站在高山上方可看清。有趣的是,早晨站在附近的山崗上,在朝陽的照耀下,巨畫清晰可見,待到中午陽光直射時,巨畫卻消失了。這些圖案,人們把它稱之為“納斯卡巨畫”。
納斯卡巨畫的確切地址在秘魯首都利馬以南約400公裏的納斯卡穀地,總麵積為250平方公裏。巨畫全部都是雕刻在褐色卵石沙漠上。
最先發現這些圖案的是一位飛行員和他的妻子。
弗農長年累月的在天上飛行,什麼樣的景色沒見過?他對飛機下麵的一切早已失去了當初剛上飛機時的那份新鮮和好奇。但是今天,他卻緊靠在機艙邊,聚精會神地注視著飛機掠過的每一個山崗。
今天是弗農新婚的第三天。隊裏飛行任務緊,總部一個電話打到家裏,便把他送上了飛機。妻子唐娜天不亮就把他的行李準備好,送他去機場。唐娜並不進機場,她說她要在納斯卡穀地旁邊的一個山崗上送他。
弗農的目光掠過一座座山崗,尋找著唐娜的身影。
近了,更近了,那片褐色的沙漠已經就在眼前了。
山崗上,一個紅色的手絹衝著飛機不停地揮動著。
唐娜!他跳了起來。
但,接著,他便張大了嘴巴,怔怔地盯著飛機下的沙漠,一動也不動。
奇跡出現了!
茫茫的褐色沙漠中心,出現許多深深淺淺的“溝”再仔細看,竟是一些大蜥蜴、蛇、狗、鷹以及花卉樹木等碩大的圖象。
這些圖象由直線、三角形、長方形和螺旋形等幾何圖形組成,看上去雕刻得十分精細,栩栩如生。
就在同一時刻,站在山崗上的唐娜也清楚地看到了這一切。
唐娜是位小學教師,知道這時候該做些什麼。她趕在上班之前來到市政府.把自己看到的係統地講述了一遍。
政府裏的辦公人員以為這是唐娜自己的幻覺。沙漠怎麼會有花鳥蟲魚的圖象呢?誰有心清去沙漠作畫?似乎沒有哪一個畫家肯讓自己的作品白白丟棄在沙漠上,被沙土埋沒。
就在這時,航空飛機總部打來電話說,一位叫弗農的飛行員在納斯卡附近的沙漠上發現了一些巨大的花鳥圖象,希望政府能派人去核實。工作人員放下電話,便跟隨著唐娜來到她早晨站立過的山崗。
時間己是中午時分,陽光照在沙漠上,一片耀眼的亮光,沙漠上根本看不見有什麼圖案,納斯卡跟所有的沙漠毫無兩樣。
唐娜感到很奇怪了,她隻能尷尬地向隨同而來的官員解釋。
利馬市長聽說此事後,非常重視,立即組織了一個專家小組,並拔給了一架直升飛機供考察專用。
這一次,在空中人們終於看到了那些巨大的圖象,與唐娜和弗農講述的一樣。而弗農所說的“溝”是一些深0.9米左右,寬15厘米至數米不等的縫隙,由它們組成直線、三角形、螺旋形等幾何圖形,再拚成一幅幅碩大的圖象。圖象一般都有幾百平方米大,最大的占地約5平方公裏,有一隻“鳥”翼約長100米,身長達300米。
由同樣動植物形象構成的圖象每隔一定距離就非常準確地重複出現一次。在距這些圖案不遠的地方,有一條似人工建造的數公裏長、半公裏寬的平滑地帶,看上去酷似飛機跑道。
納斯卡巨畫的發現,轟動了世界考古學界,無數考古學家來此實地考察。
目前,一般人認為這些巨畫的作者是公元前13世紀活動在秘魯沿海的印第安人,但對建造巨畫的原因卻眾說不一。
著名的聯邦德國考古學家瑪麗亞·雷奇經過30年的潛心研究後認為:巨畫是古代印第安人的天文日曆,那些圖象是表示季節和時間的特殊符號。
一些秘魯考古學家則認為:巨畫可能是古代印第安人為舉行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動而建造的,每個圖象都代表一個民族的崇拜物。英國史學家認為:印第安人有重來生輕轉世的傳統觀念,巨畫可能是他們對死後天國的美好想像。
還有人說,巨畫是印第安人的道路或灌溉渠。
雖然眾說紛壇,但納斯卡巨畫至今卻仍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