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要人物列表:
隨軍公子印全(銀劍最高統治者,繼承其父負責戰略製定);
中將納塔(銀劍西征軍前衛軍軍長);
爵士戴邢(銀劍西征軍前衛軍護衛、中央情報部常駐探員);
銀劍西征軍副統帥鹹營(直接指揮全軍作戰);
總司令舍餘(負責指揮陸上軍事行動);
副司令海寧(負責指揮海上軍事行動);
上將吉奧(負責對占領區實行軍政管製);
大學士布溪(戰略謀劃集團負責人)。
長島,化仁,議政廳。
“各位,居住於中城的那幫家夥給我寫了封信。”
議政廳僅有5人,分別是印全、鹹營、舍餘、海寧和布溪。
“信上寫些什麼?”舍餘問道。
“他們首先表達了對統帥逝世的哀悼,然後向我谘詢政治軍事改革的方案。”
“政治軍事改革?”鹹營疑問道。
“在軍事上,他們建議把全國軍隊置於由七個峪邦組成的最高統帥部的統一指揮下,以避免再次分裂。”
鹹營有點生氣:“最高統帥部必然由紅劍主導,這不等同於把我們自己的軍隊送給紅劍了嗎?”
“副統帥閣下,我一開始也這麼認為,但是他們是這樣說的,最高統帥部由七個峪邦按本邦總人數占全國的比例選出軍事委員,最高統帥部所有決定均按委員會多數票通過。這就是說如果我們同意,我們就能在最高統帥部發揮最大作用,因為我們的人口是最多的,並且我們還掌控了紫劍。”
“這種方式其它峪邦難於接受,他們一定會要求同票同權同比例,這種方式根本不現實,且不說這不能統一意見,就算統一了,國政會多長時間開一次?議政員絕對不能留住在中城,但同時這樣來來去去的跑也不是辦法,從最南的劍峪到中城,少說也要近20天。”
“關於距離的問題不是問題,如果意見能統一遠距離倒也不是不可以。再說即使各邦在最高統帥部的委員會成員人數相等,我們也會占據優勢,我們控製下的紫劍完全可以代表我們的利益。”
“公子,如果這樣,那麼必須得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不能把紫劍公開並入銀劍管轄,而且還要公開聲明長島代表紫劍將保持完全獨立性,這樣的話,時間一長,可能就會導致假戲真做,我們也會逐漸失去對紫劍的控製能力。”海寧說。
“看來紅劍已經提前為我們想到了。”
“設立最高統帥部僅僅是軍事層麵的,如果沒有相應的政治層麵做支撐,無論他們怎麼選代表,最高統帥部恐怕最終還是會落到紅劍手裏。如果把軍事委員的作用延伸到政治領域就好了,這樣可以為我們爭取全國治理權,並且也能極大牽製紅劍政權。”大學士布溪搶說道。
“你真是知道我的心。他們在來信中沒有提到政治改革的方案,隻是說願以最大讓利換取全國局勢的穩定。所以我打算這樣回複,建議在中城設立國政會,國政會全權決定國家大政和軍事調度,其組成按各峪邦的人數比例分配議政員,為保證國政會議政員不受威脅,議政員不得被隨身檢查,紅劍軍隊必須撤出中城,在召開會議期間不能允許民眾在國政會附近集聚,不得為議政員刻意製造任何壓力。同時,我們放棄將紫劍並入銀劍的要求,但不放棄管轄權、不撤軍。”
“這恐怕難以被各方接受,紅劍讓最高統帥部決定軍事調度已經是很大讓利了,不大可能在政權上作出這麼大的讓步,而各峪邦也不會接受按人口比例分配議政員。”海寧說到。
“他們不是問我要建議嗎?這就是我的建議。對了,從即日起,我們的軍隊名稱不適合再叫西征軍了,戰爭已經不戰而勝,應恢複護衛軍名稱。”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匆匆而來,此人是上將吉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