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創新定義是“不限範圍,不限年齡”。
最有效的創新都簡單得驚人,一項創意所能得到的最高褒獎就是別人說一句:“這個一看就懂,我怎麼沒有想到呢?”
想要適應這個時時刻刻都在不斷變化著的社會,必須想別人所未想,做別人還未做,不能簡單地重複已有的結論,模仿已有的方法,而要在原有的結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特色,求變創新才能適應這個變化莫測的時代。
1.算計在先,一路領先
一個人沒有金錢,並不可怕;沒有地位,也不可悲。隻有不善於思維,缺乏智慧才是人生最大的缺憾。會算計的人做事,往往能衝破陳規的牢籠,懂得創新,從而能做到一路領先。
三國時期,有人送給曹操一隻山雞。山雞身材挺拔,羽毛豐滿,色彩豔麗,很有神氣。曹操高興之餘,下令:“大臣們都來逗弄山雞,引它起舞,看看誰有這個本事。”接到旨意,臣子們立即采取措施:有的手舞足蹈,試圖撩撥山雞;有的拿來美食,妄圖吸引山雞;有的則伸長脖子學雞叫,想逗引山雞反應……盡管大臣們無所不盡其能,可是,山雞卻一點都不配合,一動也不動,令人大失所望。
一個湊熱鬧的小孩見此情景,搬來一麵大鏡子,立在山雞跟前。山雞麵向鏡子,以為來了夥伴,高興極了,咕咕直叫,翩翩起舞,越舞越來勁。
曹操滿意地點點頭。
在這則故事裏,大臣們為爭寵邀勝,競相“逗弄山雞”,但老胳膊老腿的,動作能瀟灑到哪裏去,表情也會怪怪的。他們隻知機械地遵從命令,百般表現自己,卻絲毫沒有想過山雞的個性特征,不知道如何投其所好,所以,盡管大臣們醜態百出,也難討山雞歡心,隻能徒勞無功。
小孩子則腦瓜靈活,眼見大臣們黔驢技窮,他動起了腦筋——正像自己喜歡與小夥伴玩一樣,山雞也一定喜歡自己的夥伴。但一時難以再找一隻山雞,於是就拿鏡子來,讓山雞“一分為二”,自己跟自己玩。果然,山雞舞起來了。
其實,之所以有此差別,就在於大臣與小孩的思維意識不同。大臣守舊,小孩創新,他們的思維意識根本不同。在大臣們心中,隻有曹操的旨意,隻知依照旨意親自“逗弄”山雞,卻不敢越雷池一步,屬於典型的守舊思維;小孩子心中卻沒有“旨意”的影子,他隻想逗山雞快樂,看山雞起舞,於是靈活的腦筋拐了個彎,就找到了最佳道具——鏡子。
我們說,創新意識就是麵對問題、矛盾和困難時,敢於破除習慣思維、背離傳統陳規、拋棄條條框框,勇於探討新路徑、追求新思路、創造新成果的思想觀念。
如同故事中的大臣和孩子一樣,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創新意識也很不相同。
做事不會算計的人習慣於遵循老傳統,恪守老經驗,寧願平平淡淡做事,安安穩穩生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從事別人為他們安排的重複性勞動。他們的生活毫無波瀾,更乏創造。這種人思想守舊,循規蹈矩,心不敢亂想,腳不敢亂走,手不敢亂做,凡事小心翼翼,中規中矩,雖然辦事穩妥,但一般不會有多大出息。
做事會算計的人卻一身“反骨”,你拿蘋果直著切,我偏橫著切,看看究竟有啥不同;你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偏不聽你的,偏要自己闖闖看。這種人不願死守傳統,不願盲從他人,凡事喜歡自己動腦筋,喜歡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他們思想開放,不拘小節,興趣很多,好奇心重,喜歡標新立異,最愛別出心裁。因此,這種人腦瓜活,辦法多,最能創造出好成績。
一隻大雁和一隻狐狸都落入獵人設下的陷阱。它們各自都在思考如何逃過獵人的“魔掌”,死裏逃生。不久,獵人來了。
飛遍大江南北、見多識廣的大雁知道,既然成為獵物,求饒是沒用的,於是快速躺在地上裝死。獵人以為是被狐狸咬死的,就抓了出來,扔在地上。狐狸想,民間有“不打笑臉人”一說,於是嬉笑著說:“大哥,咱們是好兄弟,您就饒了我吧。我不像大雁,老是糟蹋您的莊稼,我幫您懲罰它。”
但獵人根本不予理睬:“狡猾的東西,我不會上你的當。”一棍子就打死了它。再回頭找大雁,誰知,大雁早拍拍翅膀,飛了。
我們看到,在這則寓言中,狐狸雖然狡猾,但畢竟思想陳舊,缺乏創新意識,隻知沿用老辦法,終於難逃一死。而大雁卻通過分析獵人的心理,認識到了自己與狐狸的強弱關係,於是力求創新,采用欺詐的辦法,誘導獵人犯錯誤,最終逃過一劫。
上麵的例子說的雖然是動物,其實,人也是如此。時代在不斷發展,僅靠小聰明,死守老一套,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在如今的社會,隻有那些大膽創新,勇於挑戰社會和挑戰自我的人,才能成為時代的先行者。
2.打破前人思維的桎梏
前人的思維結果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但一味地沉溺於那些條條框框,則很難取得做事的成效。
據說熊彼得先生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就曾經責怪愛因斯坦創造了天才的物理學理論但沒有給後人留下他如何思考問題的方法,因而後人很難向他學習。
當前人給我們留下了這些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時,後麵的人就很容易陷入前人的思維定式中。所謂思維定式,就是“過去的思維影響當前的思維”。如果哥白尼不敢突破前人創立的“地心說”這一固定思維,那麼人們正確認識“日心說”不知還需走多少彎路。思維定式對人們思考問題固然有很多好處,但卻不利於創新思考。
曾有記者問過皮爾·卡丹是如何越過那些事業發展中的絆腳石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問題。他毫無保留地說:“思維創新!然後為之付出實踐,再不斷地進行自我懷疑,這就是我成功的秘訣。”的確,從1959年的成衣革命,到皮爾·卡丹先給自己製作的服裝印上自己名字的縮寫字母,都無不體現著“創新”二字。
在設計女性時裝上的成功,並沒有讓皮爾·卡丹停止創新的步伐。酷愛鑽研、敢於創新的他又在思考另一個問題:時裝作為人類點綴世界的裝飾物,不應該僅僅為女性所獨有;男人也需要裝扮自己,忽視了男性,就等於放棄了50%的市場。皮爾·卡丹決心要打破女裝一統天下的格局。
在當時的法國時裝界,有一種沿襲多年的傳統,認為真正的服裝設計師隻能問鼎女裝,設計男裝會被人們指責為離經叛道。對於這一點,已在巴黎時裝界闖蕩多年的皮爾·卡丹當然不會不知道。但是,強烈的創新欲望,促使他大膽地涉足男裝領域。不久,他設計的男裝係列便問世了。
1959年,皮爾·卡丹又一次在巴黎舉辦時裝展示會。展示的服裝既有女裝,也有男裝。他的這一舉動在巴黎時裝界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業界人士紛紛指責他的這種“離經叛道”。一時間,皮爾·卡丹成為眾矢之的人物,在名譽上和經濟上都受到了極大的損失。
但是,皮爾·卡丹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不斷地反問自己:“男人怎麼了?難道男人就不配穿自己喜歡的各種款式的衣服嗎?”他繼續設計男裝,並堅持聘請時裝模特做表演,而且規模比以前更大。他堅信:男裝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果然,沒過幾年,皮爾·卡丹便迎來了男裝市場的春天。他設計的男裝係列男裝很快便占領了法國男裝市場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