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包公堂內訴父冤,沈家舊坊尋證據(1 / 2)

“威……武……”

開封府大門前站了一幹圍觀群眾,皆是好奇此案來看熱鬧的。堂內地上則跪著沈元,他麵無表情,微微斂目。

一聲驚堂木響,包拯循例問了他的身份姓名、所告何事。

沈元將那事情又複述了一遍,惹得堂外百姓一陣騷動。

包拯便道:“沈元,十五年前一案證據確鑿,當日在眾目睽睽之下將那二兩棉花從你所身穿的棉衣中搜出。你如今要來翻案,莫非已經尋到了新的證據?”

沈元搖頭:“草民並無新的證據。”

包拯微皺眉頭,問道:“無有證據,如何能為你父親翻案?莫非你竟是來戲弄本府的不成?”

沈元抬起頭來直視包拯,朗聲說道:“我父親生前為人忠厚,絕不會做出這等偷雞摸狗之事。草民當年雖然年幼,但還記得那日最後一次探監父親看著我的眼神,草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他對草民說,元兒,你將來一定要記得,你父親是冤枉的,真的是冤枉的!”

堂外又是一陣交頭接耳,皆說這沈元還真是大膽得很,竟敢質疑包大人當年所判的案子。

包拯略微沉思了下,公孫策一邊筆錄,一邊抬頭一望。

沈元見包拯並未發話,不由得冷笑道:“莫非包大人不敢為草民的父親翻案?”

此言一出,人群嘩然。

“莫非包大人是怕查出了當年的真相,發覺判錯了案後會對自己青天之譽有損,才遲遲不肯表態?”

“放肆!”沈元如此咄咄逼人,包拯同樣有點沉不住氣,“本府辦案從來不問親疏。若本府有錯,我自會擔當,又何須去計較那區區虛名?”

外麵有人高聲說道:“包大人說的好!”

緊接著便是一聲“八王爺到……龐太師到……”

話音未落,八賢王與龐太師二人已經踏進了開封府的大堂。

包拯從案前走下堂來,拱手相迎。

“皇上知道了此案,甚為關心,因此特派本王和太師前來包大人處陪審。”八賢王道了免禮,對包拯說道。

“包大人不必忌諱我等,請繼續審案即可。”龐太師的態度是少有地客氣。

包拯望了他二人一眼,心裏明白。必然是龐太師在仁宗麵前將這件案子說了出來,加油加醋地訴說包大人是被告之人,難免身份尷尬。仁宗方才派了八賢王和龐太師來此,美名其曰陪審避嫌,實際上是龐太師正要借了這個機會來抓把柄的。

既然已經鬧上仁宗麵前,這個案子便更加要處理妥當。待八賢王和龐太師落座後,包拯複又回到了案前。

龐太師抱著一副看好戲的心情,目光不停地在包拯和沈元之間巡邏。

沈元依然據理力爭,堅稱沈父是清白的。

八賢王看他這般說下去也爭不出個道理來,便出聲道:“既然空口白話不得作為翻案的證供,本王倒是有個提議。”

包拯拱手說道:“王爺請講。”

八賢王說道:“咱們何不一起到沈家的打棉坊去瞧瞧,看能找出什麼新的證據來。”

包拯點頭同意,說道:“沈元,你可有異議?”

沈元果斷答應:“自父親過世後,我家打棉的地方十五年來一直保持著原樣,並未改變分毫。若真有證據的話,想必還留在原處。因此草民並無異議!”

龐太師慢悠悠地站起身來,說道:“那還等什麼?我們這便去走一趟不就得了。”

沈家打棉坊。

八賢王、龐太師和包拯立於門口處,眼見一群衙役進進出出地在屋內屋外翻騰許久,弄得滿屋塵土,卻毫無發現。沈元的臉色則陰晴不定,在原地轉來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