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誓做圓夢人,不做空想家(1 / 1)

人人都有夢想,夢想的意義在於:它為人的奮鬥樹立了目標,提供了動力,讓人覺得生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正因為有了飛行的夢想,才會有飛機翱翔長空;正因為有了遠航的夢想,才會有巨輪劈波斬浪;正因為有了征服的夢想,人類才能站在珠峰之巔……而沒有了夢想,便失去了人生的動力之源。莊子曾說過“哀莫大於心死”,如果人對一切都感到絕望,隻為了活著而活著,又怎麼可能有所建樹呢?

上升到國家層麵,也需要有夢想相伴。曆史上任何國家的崛起都離不開夢想的召喚。1931年,美國曆史學家詹姆士·亞當斯在他的著作《美國史詩》中提出了“每個美國人都應該有機會實現他的美國夢”。正是這個夢想,造就了今天美利堅的繁榮和強大。

而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夢想,將失去它應有的生機和活力,也會失去它前進的動力,甚至會遭遇亡國的危險。我們再回視清王朝,努爾哈赤心有大誌,常懷征服天下的夢想,在追逐這個夢想的過程中,清王朝開始變得強大起來,經過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的努力,清王朝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而當清王朝不再有夢,以天朝上國自居並藐視天下時,清王朝便迅速地衰退了、腐敗了,甚至被外國人的堅船利炮打開國門,敲響了亡國的警鍾。清王朝的這段曆史,正好印證了阿諾德湯因比“沒有夢想的國家終將滅亡”這一論斷。

那麼,中國人民的夢想是什麼?現在,讓我們把視線拉回到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一場名為《複興之路》的展覽。

2012年11月29日,國家博物館迎來了一群尊貴的參觀者——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他們興致勃勃地走進一個個展廳,仔細觀看著展覽,認真聽取工作人員的講解。麵對那一幅幅曆史圖片、一件件曆史實物、一段段記錄視頻,他們仿佛置身於中國近代以來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曆史長河中。麵對著沉重的曆史,麵對著過往的艱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同誌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再度闡述“中國夢”,他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從這兩段表述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夢是曆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中國夢凝結著無數仁人誌士的不懈努力,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向往,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隻有每個人都為美好夢想而奮鬥,才能彙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每一個人自然也包括我們共產黨員,作為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一員,我們更應該自動自發地投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去通過自身帶動群眾,眾誌成城、共謀發展,將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在共產黨員和廣大群眾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每一位共產黨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一定要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因此,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一定是一位中國夢的忠實參與者、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