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曆史上,一個原始人撿起身邊的石塊擲向野獸,這個舉動就是創新。後來,又有人把石塊打磨得非常鋒利,這樣有利於捕獵,這就是製造和使用工具,更是創新。人類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接連不斷的創新,才得以生存、發展,從而成為萬物之靈,成為地球的主人。
我們黨的發展壯大,同樣是靠創新來推動的。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發展史雄辯地說明,什麼時候保持了改革創新的銳氣,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就會取得勝利;什麼時候陷入教條主義的泥潭,事業就會遭受挫折。
比如我們的土地製度,就是在不斷探索中完善成型的。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將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調動了全體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之後,借鑒蘇聯經驗,把土地集中起來,搞人民公社化、合作化。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再次根據中國農村的實際,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當前,為了適應新的情況,我們又在推行土地使用權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
再比如,改革開放前的深圳,曾經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寶安隻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蠔。十屋九空逃香港,家裏隻剩老和小。”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忐忑不安地彙報了逃港的情況後,鄧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長時間,才就逃港問題說:“這是我們的政策有問題。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產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決逃港問題。”如今,通過製度創新——建立特區,深圳的發展一日千裏,成為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是與我們黨始終堅持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製度創新分不開的。實踐證明,創新不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因素,也是各級黨組織保持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做好各項工作的關鍵因素。
我們正處於一個信息社會,處於科技迅速發展的新時代,新矛盾、新問題、新事物不斷出現,新發明、新創造、新技術、新產品也層出不窮。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社會的發展,就要有超前的意識、嶄新的觀念、創新的思想和作為。否則,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求我們的黨要成為創新型的執政黨,要求我們的黨員必須是創新型的黨員。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應對挑戰,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才能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
此外,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正處在和平崛起的關鍵階段,在崛起的過程中將麵臨各式各樣的問題。我們所遇到的這些問題,曆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給我們提供答案,能否開創新的局麵,將成為中國未來改革發展成功與否的關鍵。世界上一些大黨老黨曾經顯赫一時,最終被曆史淘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自我革新的能力。
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這“四個自我”,是我們黨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重要原因,是共產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重要保證。因此,共產黨員隻有努力承擔起創新的責任,才能完成曆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