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活動中,能適時地為陷入尷尬境地的對方提供一個恰當的“台階”,使他免丟麵子,也是麵子學的一大原則,也是為人的一種美德,這不僅能使你獲得對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於你樹立良好的社交形象。否則對方沒能下得“台階”,出了醜,可能會記恨你一生。相反,若注意給人“台階”下,可能會讓人感激一生。是讓人感激還是讓人記恨,關鍵是自己在“台階”問題上不陷入誤區。
麵子學大師指出:下列社交誤區都可能使對方陷入難堪的境地。
(一)智揭對方的錯處或隱處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因此,在交際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盡量避免觸及對方所避諱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必要時或委婉地暗示對方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便可造成一種對他的壓力。但不可過分,隻須“點到而已”。在廣州著名的大酒家,一位外賓吃完最後一道茶點,順手把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裝內衣口袋裏。服務小姐不露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擎著一隻裝有一雙景泰藍食筷的綢麵小匣子說:“我發現先生在用餐時,對我國景泰藍食筷頗有愛不釋手之意。非常感謝你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餐廳主管批準,我代表中國犬酒家,將這雙圖案豉為精美並且經嚴格消毒處理的景泰藍食筷送給你,並按照大酒家的“優惠價格”記在你的帳簿上,你看好嗎?”那位外賓當然會明白這些話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謝意之後,說自己多喝了兩杯“白蘭地”,頭腦有點發暈,誤將食筷插入內衣袋裏,並且聰明地借此“台階”,說:“既然這種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舊換新’吧!哈哈哈。”說著取出內衣裏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過服務小姐給他的小匣,不失風度地向付帳處走去。
有趣的是,類似事情不止一樁。
60年代初期,某一外國貴賓來我國訪問,在上海市參觀期問,東道主為他舉辦了招待宴會。
宴會上使用的酒杯是一套價值連城的九龍杯,其形古樸蒼勁玲瓏剔透,特別是龍門口上那顆光耀奪目的明珠更是巧奪天工。有人被這精美而又珍貴的藝術品深深吸引住了,拿在手上仔細欣賞讚不絕口,嘖嘖稱奇。也許是由於飲酒過多,他競將一隻九龍杯有意無意的順手裝進了自己隨身攜帶的公文包。我方陪同人員見狀後,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直接索要不太禮貌,甚至還會影響到兩國的關係,眼見客人夾起公文包興衝衝的離去。
有關人員及時將這一情況向當時正在上海視察工作的周恩來做了彙報。周恩來聽後指示道:“九龍杯是我國的稀世珍寶,一套36隻,缺一豈不可惜?不要就這樣讓他輕易拿走,當然追回也應采取最為合適的辦法。”當周恩來得知這位貴賓將要去觀看雜技表演時,思忖片刻,心生一計,便把有關人員召來,如此這般吩咐了一番。
晚上,明亮的表演大廳裏笑語歡聲,熱鬧非凡,精彩的雜技表演令觀眾如癡如醉。特別是那位貴賓被中國演員精湛的技藝所折服,一個勁地熱情鼓掌。台上表演正是高潮,隻見一位魔術師輕步走上舞台,很是瀟灑地將三隻杯子擺放在一張桌子上,觀眾定睛一看,原來是奇光耀眼的九龍杯。再看魔術師舉起手槍,朝九龍杯扣動扳機,隨著一聲槍響,轉眼問那三隻九龍杯隻剩下了兩隻,另一隻不知去向,觀眾們興趣熱烈,既為魔術師的技藝歎服,又都在納悶:那隻九龍杯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這時,那位魔術師對觀眾說道:“觀眾朋友們,那隻杯子剛才被我一槍打進了坐在前排的那位尊貴客人的皮包裏了。”說完,便輕步走下台來,對那位貴客欠身道:“先生,能打開您的包嗎?”貴客明知是計,但不好作聲,便從包裏將九龍杯取了出來,當他看到滿場的觀眾都在熱烈鼓掌時,也高興地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