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1 / 3)

附錄

曆史早已證明,偉大的革命鬥爭會造就偉大人物,使過去不可能發揮的天才發揮出來。——弗拉基米爾·伊裏奇·列寧列寧附錄經典故事

勤學好問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在學校裏,他的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

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 做完學校裏的功課,列寧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裏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還從不放過書中的一點疑點,隻要有不懂的問題,他一定要找到問題的答案後才肯罷休。

有一次,列寧在讀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著作時,對蘇格拉底提出的“知識即美德”的命題提出了懷疑。蘇格拉底認為,美德是從善開始,而善不是天生的,善是需要教育的,最後得出“美德需要教育”的命題。

列寧認為,美德需要教育是不錯的,但若說“知識即美德”就大錯特錯了。比如有的曾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知法犯法,這就不能說是有知識就是美德了。

列寧把他讀蘇格拉底著作的思考,告訴他的哲學老師後,老師非常讚賞他的獨立思考精神,並號召同學們向他學習。

列寧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小列寧不小心把姑媽家的一隻花瓶打碎了。

姑媽發現後,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

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

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裏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啊!

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一有時間就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

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

媽媽問他怎麼了,是不是不舒服,列寧搖搖頭,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幹的。”

聽到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欣慰地安慰說,他隻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

於是,小列寧馬上拿出紙筆,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

從此以後,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後,他也通過誠信這個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利用蜜蜂引路

1922年,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當地有一個養蜂的人,列寧常常跟他來聊天。

有一回,列寧想找那個人談談怎樣養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裏。列寧知道離得不太遠,就親自去找。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不少蜜蜂。他仔細觀察,隻見那些蜜蜂采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列寧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

養蜂的人看見列寧,驚訝地說:“您好,列寧同誌。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

列寧笑著說:“我有向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帶頭遵守紀律

十月革命剛剛勝利,一天早晨,朝陽透過薄霧,把金色的光輝灑在高大的斯莫爾尼宮上。

人民委員會就設在斯莫爾尼宮,在門前站崗的是新戰士洛班諾夫。

班長叮囑他說:“洛班諾夫同誌,你今天第一次站崗。到這裏來的人很多,你的任務是檢查他們的通行證。列寧同誌今天要來這裏開會,你千萬不能讓壞人混進來!”

“是,班長同誌。”洛班諾夫行了個軍禮,“我以革命的名義保證,一定為列寧同誌站好崗!”

太陽越升越高,到斯莫爾尼宮來開會和辦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農民,還有學生。

洛班諾夫認真地檢查了他們的通行證。

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來了。他一邊走,一邊在考慮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