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類謎語

猜謎得畫

清代畫家鄭板橋畫的水墨丹青,出神入化,栩栩如生。世人都為能一睹其畫引以為榮。

乾隆年間,小商人周南觀在京城街頭叫賣鄭板親筆繪製的三幅水墨丹青,他說道:每幅畫為一個字謎,有識貨者,能解出畫中字,即以畫相贈。

第一幅畫:上麵是一輪扁日掛中天,下麵是一隻白兔跳出山,周圍飛禽走獸皆不見,更無莊園和田川。

第二幅畫:兩根高竹撐雲端,一座監獄藏下邊。淒淒涼涼隔人世,陰陰森森不見天。

第三幅畫:左邊樁上拴頭牛,右邊老者正發愁,衣衫襤褸不遮體,站在那裏賣老牛。

你能解出這三幅畫各是什麼字嗎?

答案:第一幅是“昂”字,第二幅是“籃”字,第三幅是“犢”字。

白居易巧慰武官

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江浙一帶冬雪紛飛,覆蓋大地。這時,年已半百的詩人白居易到杭州擔任刺史才一個月,他聽說自己手下的兩名武官被狂風大雪封鎖在城外山寺中受凍挨餓,心裏很是不安,立即叫人準備了兩件大衣和一些酒飯,又趕回官邸從自家書房取出一盒精致靈巧之物,並幽默地附了首小詩:“兩國打仗,兵強馬壯。馬不吃草,兵不征糧。”派人冒雪一道送往古刹。

二武官一見這些東西,不由大喜。

你可知道這詩暗指何物?

答案:象棋。

祖孫猜謎

秋收時節,夜晚,孫子跟著爺爺看場院。孫子要求爺爺講個故事給他聽,爺爺看著場院上堆著的一堆堆的糧穗,便觸景生情,對孫子講起來:

想當年,頭戴紅纓帽,身穿羅衣數套。別人見了讚美,自己也覺得俊俏。不幸漸漸老了,衣帽被剝,懸空高吊,受盡風吹日曬,弄得皮幹心燥。他日被放下,還不輕饒,直打得骨肉分離,最後還不免送進衙門走一遭。

孫子聽完後,笑了笑說:“爺爺,我知道你說的是一個謎語。我猜著了,它就是這個,對嗎?”說著小孫孫從糧穗堆上揀出一個來舉給爺爺看。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答案:玉米。

王安石作謎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他在政治上實行變法,限製了大地主的特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在文學上能詩善文,著作頗豐,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喜歡吟詩作謎,曾編下了不少謎語。

王安石有個好朋友叫王吉甫,兩人常在一起談論詩文。有一天,王安石出了一則字謎,讓王吉甫猜:

畫時圓,寫時方,

冬時短,夏時長。

王吉甫聽後,不一會兒就猜出了謎底。但他沒有直接點破,而是以謎破謎,吟道:

東海有條魚,無頭又無尾,

剔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謎。

王安石聽後,大笑不已。原來他們兩人出的謎,謎麵雖然不同,謎底卻都是同一個字。請猜是什麼?

答案:日。

賈母猜燈謎

古典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寶玉的姐姐皇妃賈元春回娘家省親,賈母心中十分高興,便命人做了一架小巧精致的圍屏燈,設於堂屋之上,命寶玉等各自做一燈謎,寫出來粘在屏上,讓大家猜,還備下香茶點心及各色的玩物作為獎品。

賈政見母親高興,先念了個燈謎給賈母猜。那燈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