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會國家篇(1)(1 / 2)

第一章社會國家篇(1)

一、政治

1治國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先秦]《論語·泰伯》

意譯:不掌管政權,就不去謀劃政事。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先秦]《周易·係辭上》

意譯:安中有危、存中有亡、治中有亂的因素,因此必須明確矛盾著的兩個方麵既對立又統一,無不在一定條件下互為轉化的哲理。

善政必簡。

——[先秦]《孔子家語·入官》

意譯:一個好的有效的政治,給人的感覺並不十分複雜艱深,它的管理辦法就必然簡便。

求治之道,莫先於正風俗。

——《明史·錢唐傳》

意譯:要是想把國家治理好,首先就要端正國風國俗。

戰勝於朝廷。

——[先秦]《左傳·襄公十一年》

意譯:在朝廷上戰勝別的國家,無需用兵。這是治國和用兵的最高境界。

爭天下者必先爭人。

——[先秦]《管子·霸言》

意譯:要奪取天下,必須先爭得人才。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漢]戴聖《禮記·雜記下》

意澤;治理國家必須嚴寬相當。也指學習、工作、生活須勞逸結合,有緊有鬆。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意譯:憂患操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就會促使國家滅亡。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先秦]《管子·牧民》

意譯:要人民遵守一定的道德規範,就得首先使他們的物質生活有一定保障。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先秦]《論語·季氏》

意譯:不擔心東西少,就擔心分配的不均勻;不擔心(國家)貧困,就擔心(國家)不安定。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先秦]《論語·子路》

意澤:如果統治者的行為正派,不用發命令老百姓也會執行,如果統治者的行為不正派,就是發命令老百姓也不聽你的。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意譯:政事通達,人心和順,那麼一切荒廢的事物都會興旺發達起來。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先秦]《論語·顏淵》

意澤:政就是正,你帶頭走正道,誰還敢不走正道呢?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

意譯:王子犯了國法,和百姓一樣要受到刑罪。

善將不擇兵,善書不擇筆。

——[宋]劉子《試梁道道士筆》

意譯:會打仗的將領不會選擇士兵,會寫字的人不挑剔筆的好壞。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

——《鬼穀子·符言》

意譯:行賞貴在準確,而用刑貴在公正。

不因喜而加賞,不因怒而加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