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生創造力的鍛煉指導

鍛煉學生創造力的智力遊戲策劃與項目學校智力遊戲活動策劃與項目1.提高創造力的技巧

(1)凡事質疑

對任何事情都提出疑問,這是許多新事物新觀念產生的開端,也是培養創造力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第一,獨立思考。在我們頭腦中各種理論知識,大多是來自老師或權威,極少是我們自己獨立思考的;那些老師和權威又來自何方呢?也是來自他們的老師和權威,代代相傳,經過許多歪曲和謬誤。如果我們以為自己的經驗就完全正確,那就錯了,那些來自我們自己經驗的知識同樣是靠不住的,因為經驗也會欺騙我們。例如:一座六角形的塔,從遠處看來似乎是圓形的:溫度相同的兩桶水,如果你的兩隻手的溫度不同,分別放進兩隻桶內,你會感到水的溫度不一樣。因此,人類的感覺經驗並不完全可靠。當我們真正發現世界上的每一樣知識都不值得信賴,統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時,我們才能使自己“淨空”,並藉由不斷質疑而產生創新思維。佛陀就是一個能將自己淨空,而能符合緣起思維的覺者。

第二,敢予否認前人。學習的過程不單單隻是一個接受的過程,還要不斷地創新。如果把前人的說法全盤烤貝下來,那會有什麼用呢?如果對於自己所學的知識完全不加以懷疑,全盤接受,不提出疑問,那麼,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懂得這門知識,自然也不可能把這門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當我們能夠提出疑問,提出懷疑,就說明我們對這件事情有了自己獨立思維,有位科學家曾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們首先要懷疑,才能夠提出問題,也才能夠發現新的觀念。

第三,質疑日常習慣。我們常常會把某些習慣視為理所當然,殊不知許多偏見就是這樣形成的。例如某件事情在我們生下來時就已經存在,我們自然會把它納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英國沒有王室,難道英國人會在投票時,會把設立王室例入其中嗎?要避免習以為常、不加深思,並養成凡事多思考,認識自己也認識別人的習慣,需要“凡事質疑”,而創新思維的關鍵亦即在於此。

第四,尋找人生的答案。你是誰?你從哪裏來?你來幹什麼?你往哪裏去?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本身。你不需要準確的回答,能夠思索這些問題就夠了。提出人生疑問最重要。答案得自己去尋找,自己回答自己,並激勵著自己。

(2)擴張思考廣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某些人在思維過程中範圍很大,能夠海闊天空地聯想;而有些人則缺少思維的廣度,往往隻能在某個問題裏繞圈子,思路總是打不開。從創新的角度來說,思維的廣度是不可少的。

第一,掌握萬物之間的聯係。所謂思維的廣度,就是指當頭腦在思考一個事物、觀念或者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在多大範圍內聯想起別的事物、觀念和問題,以及聯想的數量有多少。

從思維的範圍方麵來說,當我們確定了一個思維的對象,就要圍繞著這個對象思考;包括了解這個對象和哪些因素有聯係。它絕不會單獨地存在著。所以我們在思維過程中,必須要破除各種思維模式,要用更寬廣的角度,視野看問題;這樣才能更有效達到創新思維的目標。例如說,把氣象預測納入弘法的思維範圍,藉由觀天氣,提升弘法的契機度。

第二,擴大觀察範圍。由於受到各種思維模式的影響,人們對於司空見慣的事情其實並不真正了解。隻有當我們換一個角度,而且往往是強迫自己換一個角度來觀察時,才可能發現更多奇妙的事物,也才能發覺自己原先思考的範圍很狹窄。

也許有人會認為,觀察和思維某一個對象,就應該全力集中在這一個對象身上,不應該擴大觀察和思維的範圍,以免分散注意力。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科學研究證實,光、聲、味、嗅等感覺,對於創新思維有促進的作用。人們發現,當兒童在回答創意測驗題時,喜歡用眼睛掃視四周,試圖找到某種線索。線索豐富的環境能夠給被試者許多良好的思維刺激,使他獲得較高的分數。科學家曾進行過這樣一次測試,首先把一群人關進一所無光、無聲的室內,使他們的感官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然後再對他們進行創新思維的測試,結果,這些人的得分比其他人要低很多。

第三,破除思維障礙。擴展思維的廣度,也就意味著思維在數量上的增加,像增加可供思維的對象,或者找出一個問題的各種答案等等。當思考的數量愈多,可供挑選的範圍也就越大,其中產生好創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例如:擴展一種事物的用途,便可產生一項新創意,比如,木魚的最早發明是用來調節誦經時的速度,後來在唱頌佛曲時,也使用木魚來充當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