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 出爐(2 / 2)

所以,別看現在林澤的這個煉鋼廠的技術水平,和後世那些鄉鎮地方的鋼廠相比都還很有差距,但是,在一些環保節能意識上麵,林澤這邊領先了很多。

有著專門的機構,所以,煉鐵爐裏麵的燃料和鐵水完全隔離,這樣的話就可以放心的使用煤炭了,甚至於直接就可以挖出來就用,比需要在窯裏燒製的木炭成本低多了,反正這些煤炭因為有隔離,不需要和裏麵的鐵水接觸,這樣一來的話,煤炭裏麵的硫、磷等有害物質不會摻進鐵水裏,直接提高了鐵水的質量。

此時鐵水經過不斷的加熱,已經泛起星星點點的亮光——那是混在鐵水中的細爐渣造成的。

看到這裏,胡炎直接開動了手上的攪煉設備,爐頂的大圓盤開始慢慢的旋轉,帶動上麵的三根熟鐵棍子在鐵水裏麵不斷的轉圈攪動。

剛剛開始的時候,這個高爐之內煉出的生鐵水,含碳量應該是在百分之三左右,現在一經這些熟鐵棍子的攪動,鐵水裏麵的碳直接和空氣中的氧在高溫下劇烈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熱。

一下子,裏麵的鐵水開了鍋,氣泡不斷的咕嘟咕嘟的直冒,甚至於直接把表麵的爐渣給推到爐邊給堆積起來。

生鐵的熔點一般約1100-1200攝氏度左右,而純鐵則是高達1535度。當鐵水裏麵的碳和空氣裏麵的氧氣開始結合的時候,生鐵水中的碳含量逐漸降低,鐵水的溫度也是隨之不斷的增高,相應的,它的熔點就逐漸提高了,於是炒鐵爐中的鐵水變得濃稠無比。

從剛剛開始的像是清湯一樣,到之後的醬汁狀態,再由醬汁狀態變為最後的果凍狀態……

最後聚成一個個外形很可愛的鐵團兒,遠遠的看去,就像是一顆顆鉛球一樣,很有質量福

這些可憐的‘鉛球’現在還不知道,自己馬上就要挨打了。

停下攪拌之後,工人們用長鉗子夾起那一顆顆的鉛球,放到鍛錘下麵不斷的敲打。

丁丁當當一陣響,鐵團中的碳元素以單質石墨的形式被擠了出來,和內部的細渣滓、表麵的氧化鐵碎屑一起,因為還蘊含一些高溫的餘溫,所以一出來在經受到外麵的冷空氣之後,就而在空氣中化作零點火星。

這個鍛打隻是為了除去一些雜質,工藝其實非常簡單,誰都能夠做,也就是用鉗子夾著在鍛錘下隨便敲打幾下,沒有其他什麼特別的要求。

還有,其實熟鐵在高溫狀態下很軟,所以造型容易,也容易鍛打,這不,時間一長,胡炎身邊的那些工人們手下的作品裏麵是什麼形狀的都有,鐵餅、鐵棍、鐵團兒……

直到胡炎看不過去了,也是為了方便管理,最後才宣布今後一律敲成鐵棍狀,不得再任意造其他的造型。

雖熟鐵容易鍛打,但是鍛打熟鐵的過程比較耗費人力,熟鐵也是鐵,幾十斤的鐵塊,夾起來還是需要一膀子力氣的。

另外,鍛打的時候也需要相當的力氣,所以,這件事情不是那樣輕鬆的。

不過好在這裏的工人很多,加上能夠來這裏當工饒手上都有一把子力氣,所以,很快的,所有的熟鐵都有專門的人在打著,而且,速度並不慢。

進過挨過敲打的所謂“熟鐵”,其實並不是現代教科書意義上的熟鐵。

其實在冶金界裏麵,根本就沒有什麼生、熟鐵這種法,現代鋼鐵工業上,含碳量於0.02%的國內稱熟鐵,國外稱純鐵,質地非常柔軟;含碳量在0.02%-2.11%的叫做鋼;含碳量在2.11%以上的國內稱作生鐵,國外稱鑄鐵。

而在古代,以高爐直接從鐵礦石煉出來的稱作生鐵,以經過炒鐵爐(炒鋼爐)炒煉的為“熟鐵”。這種“熟鐵”的碳含量,和炒煉時間成反比,炒得久,碳氧化得多,鐵的碳含量越低,反之亦然,所以其碳含量能在0.01%-1.5%之間浮動,包含了現代意義上的“純鐵”和“鋼”。

所以古代炒鐵等於炒鋼,隻不過因為工藝上麵的問題,導致這裏麵的一些問題很難把握,最終導致炒出的成品以鐵和中低碳鋼為主。

當然了,你要是走了狗屎閱話,運好的能碰上一兩塊高碳鋼。

不過這樣的概率,就和現在彩票中獎的幾率差不多。

真心不要抱著多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