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3.山東梆子的伴奏
山東梆子的伴奏樂器有大弦、二弦、三弦、板胡、二胡、大笛等。而戲曲的伴奏都要依一定的曲牌來演奏,從而演奏出具有獨特韻味的地方戲曲。
另外,戲曲在演奏時還要依據一定的形式,即節拍和節奏,這就是板式。
1.伴奏樂器山東梆子最初用的伴奏樂器是:大弦、二弦、三弦。
大弦是彈撥樂器,形狀猶如月琴,腹部八棱,無品,四根軸,四根弦,全用皮弦。藝人們根據它的形狀,通常把它稱作老鱉。
二弦指兩根弦的樂器。杆較短,筒較大,千斤與筒子之間的距離較近,皮弦,用弓拉奏,發音尖亮高亢。
三弦又稱弦子,是我國的傳統彈撥樂器。它的鞭柄很長,音箱方形,兩麵蒙皮,有三根弦,側抱在懷中進行演奏。它的音色粗獷、豪放,可以獨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於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
後來,山東梆子藝人逐漸將三弦進行了改進,將它的音箱方形更新為栗子殼的瓢,並將有皮弦改為鋼弦,這樣就形成了現在用的板胡。它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曆史了。
這樣,板胡、二胡成為山東梆子主要的伴奏樂器,大弦、二弦便漸漸退出了舞台。再後來,板胡又經開封傳到河南各地。
山東梆子的打擊樂與其他梆子劇種基本相同,早期曾用過四大扇,即大鐃和大鈸各一對。大鐃是銅製圓形的,麵積約55至65公分,中部隆起像半球狀。鈸的奏法和手鈸相同,鐃則以手抓其經碗拍擊。但是,這一樂器為時不長就停止使用了。
此外,山東梆子還因為曾演出過昆腔、笛戲,用過橫笛伴奏、大笛羅羅用嗩呐伴奏。新中國建立後,山東梆子的伴奏樂器還增加了笙、阮、琵琶等樂器。
2.伴奏曲牌山東梆子伴奏用的嗩呐和絲弦曲牌相當豐富,共有一百八十餘種,根據不同的劇情、人物,使用不同的曲牌,規定比較嚴格。
如皇帝上朝用出天子,百官朝見時用朝天子,下朝用下朝歌,皇帝駕崩用晏駕令,元帥發兵用五馬,番王興兵用二犯,安營紮寨用落馬令,反派人物出遊用王八令等。另外還有中軍令、報馬令、狀元令、拜堂令等,都有專門的用處。
山東梆子的伴奏曲牌使用特別豐富,僅在《佛手橘》一劇中,所唱的曲牌就有新水令、步步嬌、折桂令、雁兒落、收江南、中軍令、石榴花、尾聲等,比較連貫的套數。
每個曲牌都有相應的曲詞,有的一個人獨唱,有的全台齊唱。個別複雜的曲牌由於複雜難學,如六十四板“揚州”一曲,用於《江東》劇中周瑜修書時的曲牌就比較複雜,現在已經失傳。
現存的嗩呐曲牌有拜堂令、落馬令、將軍令、得勝令、新水令、逍遙令、回馬令、銷軍令、狀元令、老昆腔、尾聲等。
弦樂曲牌有大小金錢、四合四、百鳥朝鳳、大遊場、十番子、十番子序、卷竹簾、掏老鴰、螞蚱撩腳、套車令等。
4.山東梆子的表演
山東梆子的傳統表演程式與魯西南一帶的其他古老劇種,如柳子戲、大弦子戲、平調等一樣,表演動作粗獷,架式誇張。
例如黑臉上場亮相時,雙手舉過頭頂,五指分開;表示憤怒、急躁等情緒時,有吹胡子、瞪眼睛、晃膀、跺腳、帶活腮、捋胳膊等動作;推圈走圓場時,右手推圈,左臂隨之有節奏地擺動。
5.山東梆子的臉譜
山東梆子在臉譜上的變化,則根據人物年齡變化而變化,還有一個角色在同一出戲中隨劇情變化而不斷變換臉譜。如《白蛇傳》中“收青”一場,臉譜連變三次,小青先由花臉扮演,之後變為一半俊臉一半花臉,最後才變成旦角的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