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戲劇項目表演訓練
學校文化娛樂活動項目訓練與比賽學校戲劇項目的訓練與比賽第六節評劇表演訓練
1.評劇的藝術特點
雖然評劇形成的曆史並不長,但作為一個獨立的地方劇種,它自然也有許多不同其他劇種的藝術特點、角色行當以及板式唱腔等。它們相互獨立,又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曲藝門類,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由於評劇形成的曆史相對較短,因此它的內容多是以反映社會下層官吏、市民階層、農民階層的生活為主。
京劇、梆子戲等一類的大劇種與此有所不同。由於它們形成的曆史相對較長,於是磨煉出了能夠駕馭帝王將相日常生活、政治鬥爭、軍事鬥爭等重大題材的劇目。這就決定了評劇有許多不同於大劇種的藝術特點。
前麵已經說過,評劇的表演藝術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大量地吸收了梆子戲、京劇的身段、程式,曾一度出現京劇化的傾向。盡管這樣,但它仍然保留著民間活潑自由、生活氣息濃鬱的特點。
在唱、做、念、打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上,評劇的唱功最為突出。評劇的唱詞淺顯易懂,明白如訴,清楚流暢,內容生活氣息濃厚,有親切的民間味道。例如,評劇早期的男旦演員月明珠和女演員李金順等,都曾以唱功稱絕一時。
在20世紀30年代初,在“奉天落子”時期,評劇又產生了著名聲腔革新家白玉霜。她大膽運用低腔,發展了評劇的中音唱法,形成了“白派”。
與此同時,劉翠霞又創造了高亢脆亮的“劉派”唱法,愛蓮君又創造了“愛派”的疙瘩腔唱法。
而所謂的“疙瘩腔”唱法,就是指將傳統戲曲中,把能夠一口氣唱完、不露破綻的繁複拖腔,在每個音節間以間歇性的停頓唱出,這樣就能表現出人物俏皮青春的氣息。
此外,在北京與白玉霜對峙的喜彩蓮,還創造出了華麗而清新的“喜派”唱法。
建國後,新鳳霞在演出《小二黑結婚》《藝海深仇》《祥林嫂》《劉巧兒》等新戲過程中,創造了不少新的唱腔,人稱“新派”。
新鳳霞的唱腔清新甜潤,玲瓏婉轉,富於華彩,塑造了一批新型婦女形象。她還與新文藝工作者合作,創造了蜻蜓調、凡字調、送子調等新板式,為豐富和發展評劇女聲唱腔作出了貢獻。
此外,善於表現現實生活是評劇的另一個藝術特征。例如,辛亥革命後,成兆才依據當地的時事新聞創作和改編了《楊三姐告狀》《黑貓告狀》《槍斃駱龍》《槍斃駱虎》《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等,基本上奠定了評劇以演現代劇目為主的特長。
在這以後,由於不少文明戲演員加入評劇隊伍,帶來了編演現代戲經驗,對評劇多方麵地反映現實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所謂的“文明戲”,就是指是我國話劇的早期形式。
建國後,評劇演出的大量現代戲,從不同側麵展示了新時期建設的生活麵貌。這些劇目的出觀,為評劇以後更好地反映現實生活,積累了可貴的經驗。
2.評劇的行當特點
評劇的行當是隨著評劇的發展曆史,經過不斷豐富和完善而逐漸形成的。1909至1912年,評劇的雛形在拆出戲的基礎上,經過改革創新,使自己稱為了一個大型的地方劇種。
從這以後,隨著劇目種類的增多,題材範圍的擴展,評劇的表演行當脫離了早期隻有男、女腳色的模式,開始仿效京劇、梆子戲等大劇種行當門類,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並積累了各行當的代表劇目,發展了各行當的表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