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歐陽修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以散文為最高。他的散文深入淺出,既精煉又流暢,敘事說理,娓娓動聽,抒情寫景,引人入勝,寓奇於平,一新文壇麵目。他的許多政論作品,如《本論》、《原弊》、《上高司諫書》、《朋黨論》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張,緊密聯係當時政治鬥爭,指摘時弊,思想尖銳,語言明快,表現了一種匡時救世的懷抱。他還寫了不少抒情、敘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搖曳多姿。他的《釋秘演詩集序》、《祭石曼卿文》、《蘇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懷往事,情深意摯,極為動人;他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諸作,徐徐寫來,委婉曲折,言辭優美,風格清新。總之,不論是諷世刺政、悼亡憶舊、登臨遊覽之作,無不充分體現出他那種從容寬厚、真率自然的藝術個性。

歐陽修在詩歌創作方麵也卓有成就。他“以文為詩”,通俗流暢。古體詩有的顯得詩味不濃,但部分近體詩卻比興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雋永。在內容上,他的詩有一部分反映了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例如,在《答楊子靜祈雨長句》中,描寫了“軍國賦斂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虛空”的社會現實;在《食糟民》中,揭露了官吏“日飲官酒誠可樂”,而百姓“釜無糜粥度冬春”的不合理現象。不過,他寫這些詩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贈廣其說,為我持之告采詩。”為的是規勸統治階級修明政治,維護封建秩序。另外一些詩,多是抒發詩人的生活感受,如《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寫出了對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歐陽修還在宋初的詞壇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創作了很多詞,內容大都與“花間”相近,寫的多是男女愛戀、離情別緒一類的題材。但格調較高,技巧嫻熟,不乏藝術珍品。例如為人們所稱道的《踏莎行》,末尾兩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從思婦眼中寫征人,情意深遠,含蓄蘊藉,給人以新穎別致的感覺。又如《朝中措》開頭兩句:“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由於作者對事物體察入微,看似隨意寫出,卻是無限傳神,沒有爐火純青的工夫,是不能達到這種藝術境界的。

此外,歐陽修還打破了賦體的嚴格的格律形式,寫了一些文賦,他的著名的《秋聲賦》,與蘇軾的《赤壁賦》先後媲美,千載傳誦。

歐陽修這種不斷突破的文風給世人立下了典範,他一生著述豐厚,成績斐然,為我國文學的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