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新時期的中國芭蕾
首先是以更開放的眼光,麵向世界廣泛吸收、借鑒,而不隻局限於單一的俄羅斯學派的影響。從80年代初,陸續有來自英、法、德、瑞士、加拿大等國的著名芭蕾藝術家以友好交流的形式傳授技藝。先後有芭蕾宿將安東·道林、著名芭蕾編導本·斯蒂文森等在中央芭蕾舞團指導排練了他們自己的作品:純古典風格的男、女《四人舞》、《前奏曲》以及著名芭蕾藝術大師巴蘭欽的《小夜曲》……等,其中大部分已成為該團經常上演的保留舞目。
此外,十多年間,中國陸續上演了多部不同風格的西方經典劇目,如:1980年,由巴黎歌劇院芭蕾大師莉塞特·桑瓦爾親自指導,中央芭蕾舞團演出了法國浪漫主義的著名芭蕾舞劇《希爾維亞》;1984年,由英國著名芭蕾藝術家貝琳達·賴特和尤裏沙·捷爾考夫婦重新排練演出了安東·道林版的《吉塞爾》;1985年,在世界級芭蕾藝術家魯道夫·紐利耶夫和芭蕾大師尤金·波裏亞柯夫等親自指導下演出了《唐·吉珂德》;還有《柔密歐與朱麗耶》(1989,羅曼·沃克執導)及《睡美人》(1994,麥克米倫版,莫裏可·帕克執導)……均很成功。特別是紐利耶夫以自己無以倫比的精湛技藝和對戲劇人物的深刻理解,結合中央芭蕾舞團的實際,進行了嚴格訓練,大大促進了演員水平的提高——在中國芭蕾舞史上留下了珍貴的一頁。在上述諸多國際交流活動中,戴愛蓮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與此同時,北京舞蹈學院堅持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好傳統,陸續上演了《葛蓓莉亞》(1979)、《舞姬》(1981);上海芭蕾舞團上演了《那波裏》(又名《漁夫與新娘》)第3幕;天津歌舞劇院複演了《西班牙女兒》(1982);此外,於1981年組建的遼寧芭蕾舞團推出了《海俠》(1983)……這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而且經過世界各國芭蕾權威指導演出純正的古典芭蕾名作,使新一代芭蕾舞人才迅速成長。
形體芭蕾與專業芭蕾的區別
形體芭蕾是由芭蕾延伸而來的。健身方式的芭蕾,大家習慣稱為形體芭蕾。專業的芭蕾訓練是很枯燥的,而形體芭蕾則以健身為目的,難度較低,它不要求腿踢多直,腳抬多高,做得多麼規範,它隻是教會你如何把芭蕾特有的那種優雅內涵融會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而且從運動學角度講,芭蕾的“開、蹦、直”三要素具有收縮肌肉纖維的功能,在動靜結合的運動中有效地消耗多餘脂肪,使人練後身材會變得更修長。因此雖然也有體力上的消耗,也是做運動,但它的動作更強調肌肉的耐力、身體的柔韌性,運動強度不是很大,一般人都能接受。
2.芭蕾舞的訓練方法
開肩、開胯、開膝、開腳尖的姿態,腿部的外開,上身的挺拔、直立、雙腿到腳尖的蹦直,腿和手臂的伸展,構成了芭蕾造型的特點。這些特點給人一種袒露的、直接的、而又優雅莊重的美感,顯示著歐洲文化推崇備至的典雅、高貴的氣質和對人體造型美的追求。芭蕾藝術的一係列基本動作,變化多樣的舞姿、步法、條約和旋轉的技巧,都建築在這一審美的觀念上。
芭蕾的整個技術由 5 個腳位,12 個手臂位置和 7 個手位組成。三個基本舞姿——阿拉貝斯克(Arabesque)、阿蒂丟德(Attitude)、艾卡泰(Ecarte),腿步技巧如各種巴特芒(Battements),包括腿的伸展、射出、打開、屈伸、抬腿、踢腿等,以及腳劃圓(Rond de jambe a Terre),各種幅度和各種舞姿的跳躍動作,各種旋轉和轉身技巧等,各種舞步和連接動作,都是練習芭蕾之前你需要了解的。
芭蕾訓練入門
芭蕾主要分地麵素質訓練、扶把訓練、脫把訓練等基本訓練方式,初次練習的你,最好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坐在地上做勾腳背的動作是第一次練習的你要做的動作,隨後可以做盤腳壓胯的動作,接著就是仰臥吸腿練習。當然,側臥旁吸腿、俯臥後吸腿、腰部訓練、仰臥前大踢腿也是你需要練習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