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1 / 1)

第四十章

(5)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有創見的思維。培養創造性思維,有助於孩子將來的發明創造。

①發展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以某個問題為中心,從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探索,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發散思維往往會產生某些新奇、獨特、不苟同於傳統的思想,因而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有意訓練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是發展孩子發散思維的基本手段。

②鼓勵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指未經逐步分析,迅速對問題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突然領悟的思維。這是一種不經曆一般的認識程序就獲得關於對象本質的直接認知的形式,是思維的邏輯片斷,卻表示認識過程中非邏輯的跳躍。如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由於澡盆的水往外溢出,使他突然有所領悟,從而發現浮力定律。

進行直覺思維,許多研究者建議:應當為孩子創設一個能產生良好心理效應的心理環境。例如,沒有心理壓力,一個鼓勵的眼神,輕鬆和諧的良好家庭氣氛,優秀的傳統意識等;鼓勵對問題進行近似合理的猜想、假設和即興回答;多讓人有機會取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經驗,有助於簡縮思維的過程;善於捕捉突然躍入腦際的瞬息即逝的新念頭、新形象,並隨時把它記下來。

③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培養“創造個性”。

在創造性活動中常出現的思維障礙,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麵:思維定勢;思路狹窄;缺乏自信;感知不敏銳;不善於運用多種感官;功能固著,指傾向於對某一物體的功能(如性能、用途)產生固定的觀念,因而在解決問題時影響到靈活地運用該物體;害怕失敗,不敢冒險;循規蹈矩,自我限製;過分尋求與別人一致;尋找惟一正確答案;動機過強或過弱。中等動機強度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水平,過強或過弱都會降低解決問題的效率;抓不住問題的關鍵點;喜歡精確、邏輯,避免模糊、非邏輯;認為世界上的事物應該是十全十美的;不會幽默,把學習和遊戲截然分開。

此外,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不僅與人的智力因素有關,而且和一係列非智力因素的個性特征也是相關的。吉爾福特認為,創造性傾向“可能是由眾多特征構成的,其中包括種種才能和一個人之所以不同於另一個人的組織方式方麵的其他人格特征。”研究表明,人的毅力、自信、克服自卑感、熱情、勤奮、責任感等人格特點,在取得成功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信、積極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誌、強烈的責任感等品格,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6啟發想像力的有效方法

人腦在感知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思維過程,稱為想象。它是一種高級而複雜的認識過程。由於想象具有一定程度的間接性和概括性的特點,它使人有可能認識沒有直接感知過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因此,把想象作為思維的一個部分隻不過這種思維活動的產品(成果)是形象的而已。

想象是創造的一種極其可貴的心理素質,一切科學發明和藝術創作都必須有想象的參與。它是創造的基本要素。想象力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到兒童智力的發展和知識的掌握。兒童不論學習哪一門學科,要想切實地領會教材,都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根據對無數智力超前兒童的調查,發現他們都有一個顯著的共同特點,就是想象力極為豐富。因此,及早啟迪孩子的想象力,對培養孩子具有高度智慧,造就善於創造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想象是在感知覺和記憶表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的知識領域大小,生活經驗多寡,直接影響到想象的廣度和深度。積累的知識經驗越多,記憶表象的儲備越豐富,想象的馳騁麵就越開闊、豐富、深刻;反之,就愈狹窄、貧乏、膚淺。因此,應該讓孩子廣泛接觸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並配合參觀、訪問、遊覽、旅行以及觀看各種展覽會,直至看有價值的電影、電視等活動,來擴大知識領域,增長見聞,豐富生活經驗。但是,應該指明一點:雖然知識與經驗是想象的基礎,但並不意味著想象力的強弱與知識經驗的多少成正比。如果缺乏獨立思考,因循守舊,滿足於已有的知識經驗,那麼將抑製想象力的發展,使其成為創造的絆腳石。

積極的幻想是創造的先導,它能激勵人去創造,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郭沫若曾鼓勵科學工作者大膽幻想,他說:“有幻想才能打破傳統的束縛,才能發展科學”,“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兒童富於幻想,喜歡憧憬未來,是可貴的。但幻想有兩類:積極的與消極的。消極的不健康的幻想隻能引導人脫離現實,對人的精神起瓦解和腐蝕作用,最終導致失望和挫折。因此,父母應該運用正麵典型的事例,細心引導、鼓勵孩子積極而健康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