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用幽默應對攻擊的9種技巧(2)(1 / 3)

用幽默的語言反擊,比直接還擊要含蓄得多。正因為含蓄,才可以把自己尖銳的意見包含在其中。而這些字眼又是從對方口中接過來以邏輯的方法回敬過去的,對方因此就無法再反擊,除了認錯,別無他法。因此鈍化鋒芒,避免摩擦,往往離不開幽默。

馬克·吐溫收到一位初學寫作者的來信,信裏說:“聽說魚骨裏含有大量的磷,而磷是補腦的,那麼要成為一位大作家,是不是必須要吃很多的魚呢?”馬克·吐溫的回答隻有一句:“看來,你得吃一對鯨才行。”

本來這樣的問題就說明這位讀者不是當作家的料,可馬克·吐溫把回答的鋒芒鈍化了。鯨極大,絕不是一個人能吃得下去的,何況是兩條!這樣就把回答中攻擊性的含意虛幻化了,讓對方感到這並不是一種很認真地回答,但是其絕對不可能吃下與絕對不可能成為作家恰成正比。

別人對你進行言語攻擊的時候,尤其是拿你身體上的某些缺陷開涮的時候。假如你不能妥善處理,往往就容易產生摩擦。為了告誡他們自身行為的後果,你就有必要針鋒相對地對之進行反擊,但是使用不同的方法會有不同的效果。

心理學專家布萊姆有一個朋友擅長用幽默處理這類事情。她的工作是填寫不同部門經理的供應需求,她自然成了他們奚落的靶子。

“她碰巧個子特別小,”布萊姆說,“當他們口無遮攔時,她總是跳到一個椅子上,說:‘好了,至少現在我們可以眼對眼了!’這個辦法在平息經理怒火上從未失效過。”

“幽默,”布萊姆解釋道,“顯示你沒有因為這些不講理的人而手足無措。”

再看蘇東坡和蘇小妹是如何對對方進行“攻擊”的。

相傳蘇東坡的臉很長而且多須,其妹蘇小妹額頭相當突出,眼窩深陷,蘇東坡以詩非常誇張地強調了他妹妹的深眼窩:“數次拭臉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妹妹反過來譏諷哥哥的絡腮胡子:“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須內有聲傳。”哥哥又回過來嘲笑妹妹的“奔兒頭”:“邁出房門將半步,額頭已然至前庭。”妹妹又戲謔性地嘲笑哥哥的長臉:“去年一滴相思淚,今朝方流到腮邊。”

雖然是極度誇張雙方長相的某一特點,甚至達到怪誕化的程度,但卻沒有醜化,至多是讓人感到可笑,這就無傷大雅。如果互相嘲弄的目標是生理缺陷,就可能使人感到刻薄,因為生理缺陷在人的心目中是個儲存隱痛的禁區,而觸動隱痛哪怕是很輕微的暗示,也可能銳化敵意,而不是鈍化攻擊鋒芒。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此類的事情也有可能發生,那麼此時我們該如何機智巧妙地應對,才不致使自己尷尬呢?

有一位身材矮小的男教師走上講台時,學生們有的麵帶嘲諷,有的交頭接耳暗中取笑。

這位老師掃視了一下大家,心中的怒火油然生起,但臉上還得保持微笑,心想與其生氣不如和氣,就風趣地說:

“上帝對我說:‘當今人們沒有計劃,在身高上盲目發展,這將有嚴重後果。我警告無效,你先去人間做個示範吧。’”

學生們哄然一笑,然後鴉雀無聲。

很顯然,他們都為老師的幽默智慧所折服,忘記了他身材的缺陷。男老師的幽默調節了他們之間的師生關係,使他們的關係更加融洽。

當然,幽默隻適用於與人為善的啟示,而不適用任何野蠻的暴力。如果對方存心侮辱你的人格,你光用鈍化鋒芒的幽默感去對待是不夠的。幽默隻能在你處於實質上的優勢的情況下(不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才能奏效,如果你遭受欺淩而且反擊失敗,這時如果還來鈍化攻擊鋒芒,就可能變成阿Q式的自我安慰、精神勝利,這是一種自我麻醉,而不是自我修養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