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西門慶還是盧俊義
宋代是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相當發達的朝代,也就出現了一批在當時成功一時的企業家。《水滸傳》中的西門慶和盧俊義就是其中兩位。這兩位應該說在商業上都是成功的,但與政府的關係卻完全不同。企業家並沒有生活在真空中,如何處理與政府的關係是任何一個時代和社會的企業家都要麵對的問題。我們應該向西門慶學呢,還是向盧俊義學?西門慶原本是陽穀縣一個破落財主,但以後成了陽穀縣的大藥材商,壟斷了這個地方的醫藥市場,成為“有萬萬貫家財”的大富戶。他成功的關鍵是與官府關係密切。《水滸傳》中說“知縣相公也和他來往”,“專在縣裏管些公事,與人放刁把濫,說錢過事,排陷官吏”。在《金瓶梅》中對他與官府的勾結有更多的描述。總之,西門慶是靠官員的權力欺行霸市致富的。這是封建社會中許多商人成功的捷徑。
西門慶有沒有值得學習之處呢?在封建社會或市場經濟尚不完善的經濟中,政府控製著資源配置的權力和政治權力,政府的權力無限膨脹。在這種環境下,離開了政府,企業談不上成功,即使成功,也難以為繼。中國曆史上成功的商人,無論晉商還是徽商,都是官商結合而成功的。即使在美國這樣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企業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必然與政府有密切合作。波音、空客、通用,哪一家的成功沒有政府支持?要獲得政府支持,當然要與官員、政治家有良好的關係。從這種意義上說,官商結合不是封建社會獨有。西門慶善於利用官員的權力也是他值得學習之處。
但今天的企業家絕不能當西門慶,這不僅因為他淫亂,還在於他在利用政府權力時的兩個致命缺點。一是用行賄的辦法買通官府。在任何社會中,行賄都是違法的。靠這種方法建立與政府的良好關係遲早要出問題。因為兩者的關係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之上,必難長久。而行賄受賄之事,終究紙裏包不住火。二是有了官方背景就膽大妄為,無法無天,這樣下去必然有官也保護不了的時候。西門慶就死在這兩條上。這樣的路不是今天的企業家要走的。
盧俊義不愧為靠自己努力成功的企業家,富甲一方,為人仁義。但他渾身正義感,對腐敗的官場,不屑一顧,更別說與之交往了。然而,他也難以生存,被與其妻勾搭成奸的管家這種小人所陷害。沒有任何官員保護他,為他申枉,最後落草為寇,也不是善終。其實即使沒有管家的陷害,他也很難把企業做下去。他有錢但不買政府的賬,官員遲早會找個借口加害於他。
西門慶學不得,盧俊義也學不得,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企業家呢?我想,企業家從創造一個有利於自己發展的環境出發,還要與政府建立良好的關係。這種關係不能靠金錢、美女這種非法行賄手段去建立,而要尋找雙方的共同利益。一個官員,無論清廉或不清廉,沒有一個不想把當地經濟搞好的。搞好地方經濟離不了企業,支持企業發展符合官員的利益。一個企業家,不僅想把企業做好,也想有利於本地經濟,有一個好名聲。在發展本地經濟這一點上,官員與企業家有共同的利益點。官員刁難企業,企業家對抗政府,其結果是兩敗俱傷。明白了這個道理,企業家支持地方政府的工作,官員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官員和企業家結為朋友,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發展他們的友誼,這不就雙贏了嗎?
西門慶和盧俊義的時代過去了,但企業家如何獲得政府支持的話題是永恒的。堅持盧俊義的正氣,學學西門慶對政府關係的重視,企業在任何社會裏都可以成功。
晉商與國退民進
中國曆史上輝煌了500年的晉商是如何產生的呢?古代貿易遵循的不是比較成本原理,而是互通有無。那些貿易發達的地區往往是某種重要物品的產地。晉商的起源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鹽。在山西南部的運城(古稱安邑縣)與解州之間有個天然鹽池。這裏生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結晶鹽,稱為河東鹽或潞鹽。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吃這裏的鹽。據說黃帝和炎帝打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爭奪這個鹽池的控製權。
在西漢漢昭帝時期,代表政府的桑弘羊與由霍光支持的賢良和文學就鹽鐵專賣問題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論戰。這場論戰後來由桓寬寫成《鹽鐵論》一書。在這場爭論中,實際上桑弘羊占了上風,此後鹽鐵由政府經營就成為基本國策。用今天的話來說,食鹽這個行業是國進民退了。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宋代。當時鹽池是國有的,鹽的生產和銷售完全由政府經營。官府通過抓壯丁式的徭役製征集鹽丁,在鹽池內撈采自然結晶鹽。腐朽的封建政治製度決定了官府經營鹽業,效率低下,食鹽滿足不了社會需求,食鹽帶來的財政收入也滿足不了政府的需求。在鹽業由政府經營時,也沒有晉商之說。官營的低效率引起變革,這種變革是由銷售開始,然後進入生產的。北宋雍熙三年(986年),政府開始實行鹽引製度,即由商人交錢領鹽引(在產鹽地購鹽販賣的憑證),從事食鹽交易。開始時的鹽引製稱為“折中製”,即由商人送糧食到邊防地區,供給軍隊,稱為“入中”。“入中”後給以“交引”,再由池鹽按引而償之,稱為“折中”。北宋慶曆八年(1048年),“折中製”改為“鈔鹽法”,即商人交4貫800文買一鈔,憑鈔到鹽池領鹽200斤,這種做法以後雖有變動,但基本堅持了下來。“折中法”的采用標誌著食鹽的銷售領域實現了國退民進。晉商在這時開始大規模經營食鹽。這正是晉商以後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