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五十步和一百步(2)(2 / 3)

在美國,他對學習展現了極大的熱情,並且在哈佛大學取得生物博士學位,開始了人類遺傳學和生物學的研究。

也許因為幼年時那段苦難生活的滋養,就算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遇到天大的困難,他都從來都沒有產生過放棄的念頭。

他就是200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人類遺傳學與生物學傑出教授——馬裏奧·卡佩奇。當人們在他獲得諾貝爾獎後采訪他,問他有沒有在科研進入最艱難的進候,想到放棄,他笑著對采訪他的人說,我為什麼要放棄呢?因為我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作放棄這兩個字!

向前的心,不退稿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在業內小有名氣。在談起如何獲得成功的時候,他說除了堅持之外,少不了那些必要的鼓勵。比如,哪怕是在家鄉的報紙上發表了“豆腐塊”文章,母親也都會在晚餐的時候為他多加一道菜,那是全家最快樂的時光。母親不識字,但她知道她兒子寫出的文章一定是最棒的。在廚房裏一邊忙活,一邊向熱氣騰騰的鍋裏拋幾朵歌聲當“味精”,炒出一道滋味別具的佳肴來。父親也會找到這個借口多喝兩盅酒,時不時地拿起那張報紙,為母親大聲朗讀著他們兒子的“大作”,微醺的眼睛裏放著異彩。那一刻,他的心裏暖暖的,美滋滋地享受著自己帶給父母的快樂。

他感激他的父親,他說,從小到大,一直是父親在默默鼓勵他。從他剛能認識幾個字開始,父親就鼓勵他組詞。從他可以背誦些詞語的時候,父親又鼓勵他學著造句了。等他能說上幾句漂亮的話,父親便鼓勵他寫日記……他最早在紙條上寫一些歪歪扭扭的字,每天最高興的時候就是父親下班的時候,他會把自己寫好的一些話拿給父親看,勞累了一天的父親並不急著去洗手洗臉,而是蹲在夕陽裏,認真地看他寫在紙條上的那些隻言片語。每次,父親都會給他一些獎勵,在那個每天都背在身上的破牛皮袋子裏,變戲法一樣地變出幾粒糖塊或者一個蘋果,甜蜜著他那顆稚嫩的心。

由於慣性,他開始堅持寫作。並把文字當作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父親常常對他說:“我沒有什麼文化,教不了你什麼大道理,我隻知道,讓你專心去做一件事,總會做出些成績的。”事實證明,父親是正確的。

那時,他的哥哥剛剛參加工作,實習期間,每個月掙著98元錢的工資。即便如此,哥哥也會從那微薄的工資裏拿出一部分給他買各種文學書籍。哥哥常對他說,寫作和徑賽一樣,隻有先把自己的肌肉練壯實了,才能去和別人賽跑。哥哥每天都穿著洗得有些發白的中山裝,不肯為自己添一件新衣裳,給他買書的時候,卻絲毫不猶豫,一本本世界名著被他小心翼翼地搬回家,光耀著貧窮的四壁。有了那些書籍,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學的滋養。

除了家人的鼓勵之外,他還刻意提到了另一種激勵。

我在他的抽屜裏,看到了他珍藏的一些退稿信。起初,我沒有看到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翻過來,在信封背麵,我窺出端倪。每封信的背麵都寫著兩個美術體的大字:加油。他說那是來自於同一個編輯的退稿信,他收藏著,那是他的財富。他說他要感謝那個編輯,因為從那裏,他找到了生命的支點。

高考落榜之後,他用文字來慰藉自己,並且試著把它們投給了他喜歡的雜誌,但總是得不到回音。終於有一次,郵遞員在他的家門口大聲地喊他的名字,他迫不及待地拆開信封,令他失望的是,那是一封退稿信。他剛想把它扔掉,卻忽然看到了信封背麵寫著大大的“加油”兩個字,那顆剛要放棄的心,一下子又回到陽光下來。哪怕在那個最冷的冬天,因為長時間握著筆,他的手凍成了“小饅頭”,他也沒有放棄。每一次,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隻要他收到那樣一封給他加油鼓勁的退稿信,他就感到了某種親切,也感到了一種動力。終於,在那個最冷的冬天,他的文章發表在了那個他最喜歡的雜誌上,而在郵寄樣刊的信封的背麵,依然是那個熟悉的“加油”兩個字!

我感動於那個細心的編輯,那是一個多麼善良體貼的人,知道怎樣去嗬護一顆向上生長的脆弱的心,知道怎樣去減低他們碰壁後的疼痛。我的朋友是幸運的,他的身邊圍繞著那麼多的天使,每個天使手裏麵都拿著一根接力棒,對著他大聲的喊:加油。

朋友終於沒有辜負那些天使的心,現在,他已經是當地作協的主席,出版了大大小小10多本書,取得了許多令人豔羨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