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2日,俄羅斯海裏的一艘排水量為13900噸的核潛艇“庫爾斯克號”沉沒在120米深的海底,潛艇上的118名船員全部遇難。這是一起令人心酸和悲痛的震驚世界的災難性事件。俄羅斯海軍和一些其他國家軍隊采取了緊急搶救措施,但是最後還是沒有挽救回118名船員的生命。
現在,假設讓我們設計實驗,模擬打撈已經沉沒的“庫爾斯克號”,我們能依據我們已知的科學知識,完成這項模擬實驗嗎?
“庫爾斯克號”的失事是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這件事給了我們深刻的多方麵的啟示,值得我們進行研究和討論。
活動一設計模擬實驗,打撈“庫爾斯克號”
“庫爾斯克號”潛水艇已經沉入海底。我們要想辦法將其打撈上來。根據我們在物理課中學過的浮力知識,應用阿基米得定律,也許我們能找到打撈沉在水底的物體的方法。讓我們想辦法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上水麵,設計打撈“庫爾斯克號”的模擬實驗吧!
活動準備
自願組成小組,每組4~5人,選出小組長。
每小組準備大玻璃水槽(或水盆)1隻,水槽中注水,模擬海洋。圓柱體茶葉桶(或小瓶)一個,模擬潛艇。使圓柱體茶葉桶沉入大玻璃水槽中的水中,模擬“庫爾斯克號”潛水艇沉沒於海底。
各組組員利用身邊比較容易得到的材料,設計把潛水艇完整地打撈上來的方案。
活動過程
小組活動:各組設計並完成模擬打榜“庫爾斯克號”的方案。
參考初二物理學習的有關阿基米得定理的內容,說明潛水艇的工作原理。
明確設計任務是將沉沒於水中的茶葉桶打撈出水麵。
確定本組的打撈方案,方式可以多樣。
確定從盛滿水的水槽中打撈出茶葉桶的器材,器材可以多種,但盡可能少用器材而提高器材使用率。器材要簡便易得,使用方便。
說明打撈原理。
明確本組人員的分工與任務。
小組合作完成打撈實驗。
全班活動:各組在全班同學麵前演示本組實驗,介紹各組實驗設計的特點。每個同學認真觀察其他組的實驗,提出問題。進行演示實驗的組準備答疑或答辯。
各小組分別上講台,合作演示打撈實驗。
小組代表介紹本組的實驗設計特點。
小組同學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或答辯。
活動小結
同學們能夠根據學過的浮力知識,應用阿基米得定律,想出辦法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上水麵,這是將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的一個實例。希望同學們能夠將自己平時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地聯係起來,經常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