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立誌做富人(1 / 2)

立秋時節,陰測測的風,潮濕壓抑的空氣,讓人不免心生煩躁。

十六歲及冠年華的沈仲,一如既往的擔起水桶,踏上通往後山小溪的羊腸小徑上。他的臉上,表情十分平靜,近一年的雜役生活,讓他當初迫切火熱的心,已經變得有些麻木。

此時是清晨,天蒙蒙亮的時候,外門的雜役處鮮有人影出沒。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還在夢鄉,包括雜役處的管事們。

來至後山,他並未立即前往小溪旁擔水,而是像往常一樣,尋到一塊僻靜空曠之所,端坐起來。閉上眼,深吸一口氣,擺出五心向天姿勢,呼吸吐納,均勻進行。

這是一種很簡單的修煉方法,水月門之中,可謂人人都會,算不得高明。

水月門是這方圓千裏之地,唯一的一個修仙門派,每過一段時間,山上的仙人們都會下山尋找一些有資質的凡人少年入山,為宗門的傳承延續添加新鮮血液。

同時,他們會順帶招收一些尚有一絲資質卻未達到弟子標準的人,充作山上的雜役。

沈仲屬於後一種。

在這個世界,凡人與仙人完全是兩個階層的人類。凡人娶妻生子操家置業,而仙人,大多是跳脫世俗,追尋長生仙道,高高在上,不問紅塵。

就算是有幸做了仙人的雜役,也是會失去了一輩子的自由。

入山前,領頭的一位仙人曾神情淡漠的告訴他:“記住了,一入仙門便向仙,就算是雜役,也得做完一甲子的工,方能下山。”

一甲子六十年,這六十年若沒能修成仙人,被趕下山已是古稀,無子無女殘喘餘生。

可就算有這種下場,還是有無數人削尖了腦袋,想要入山卻苦於達不到所要求的資質,哀歎惋惜。畢竟,成仙,當仙人,上天入地,長生不老……這些憧憬,實在太誘人了。

如今在水月門做了一年雜役,沈仲也了解一些這個仙人門派的片麵。

水月門中的弟子,也就是那些在世俗凡人眼中的仙人,事實上並不是仙人。可以說成,他們目前並未成仙,而隻是走在通往成仙的道路上。

他們是修仙者,修真者,或統稱修士。

其次,修仙者並不是長生不老的,也有壽元限製,隻不過在成仙道路上走得越遠的修士,所能存活的歲月也就更加悠長。

最後,這一年當中,他不止一次的聽到幾位雜役處管事聚在一起聊天,從他們口中得知,修仙有著明確的境界劃分,境界越高,也就活得越長。

傳聞水月門最厲害的修仙者,是一位年齡達到了五百歲以上的靈脈境老祖。

五百年。

這在凡人當中,幾乎可以活好幾輩子的歲月,可如今在沈仲看來,似乎在修仙界,這個時間並不見得有多麼的漫長。

沈仲入水月門已有一年,雖然也掌握了最淺顯的修行方法,但他現在的修為……

良久過後,天色漸亮,東方的天際,朝霞浮現,似魚肚白。

沈仲睜開雙眼,長長的出一口濁氣。

他有些無奈的笑了笑。

“此法是水月門最粗淺的凝氣法門,雜役處的雜役人手一冊,我練了這一年,卻也沒能在經脈中煉出一絲靈氣來,也不知何時才能達到凝氣一層。”

凝氣一層,是修士的入門境界,達到這個層次,就可以稱得上真正的修士。

並且,雜役處任何人,隻要邁入凝氣一層,於丹田中誕出氣海,則自動上升為外門弟子,進入外門修煉,從此擺脫雜役的名號。

修行這東西,不光要刻苦,還是需要資質的。

這一年裏,沈仲見到不少須發皆百的老雜役,已五十多歲,還沒能煉出靈氣來,隻得盼望甲子年限一到,即刻下山回家。

“水月門雜役千人之多,光是管事也有一兩百人,這些管事雖然沒能修煉出氣海,但經脈之中或多或少儲存了靈氣,他們倒是最有希望步入外門之列。”

“像負責擔水工作的孫和孫管事,管理包括我在內的擔水工六人,他經脈中的靈氣很雄厚,一個可以對付我們六個,他自己聲稱,再過個三五載,就有很大的把握達到凝氣一層。”

想到這兒,沈仲笑著搖頭,抬頭看了看天色,便站起身,擔起水桶往小溪處行。

沈仲對於修仙這事,並未太執著。

他出身貧寒,是水月門百裏外的青山村村民,自小無父無母,由爺爺一手帶大。可在他十二歲那年,爺爺也病逝了,他命大,在這多災多荒之年,硬是存活了下來。

從小過著窮酸的日子,沒有親人依靠,沒能學到什麼好手藝,雖然十四歲那年村裏來了個教書先生,免費讓他跟著讀了一年書,能識字。